关注我们

嫦娥五号发射倒计时|中国探月再捧“木樨酿” -

来源:蓝光高清影视-348电影网   发布时间:2020-11-27   浏览次数:528

11月金秋的文昌,我国最复杂的航天任务——嫦娥五号将奔赴月球,实施月面采样返回任务,中国探月工程三期的序幕将正式被拉开……

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进入发射倒计时。摄影/史悦

150秒回顾嫦娥五号转运全过程。视频来源/腾讯/央视频

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中国自2004年正式实施探月工程以来,不断探索,历经十六载,成功完成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任务以及嫦娥五号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实现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绩。不仅如此,中国探月研究团队捧上的一份份月球科学研究成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使命,为中国探月交出了近乎完美的答卷。中国探月,犹如一壶陈年桂花酿,细细品来,醇厚清芳,韵意回味绵长。

/五战五捷的“中国速度”

中国人自古至今对月球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奔月更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2004年1月,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取名“嫦娥工程”,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自此正式开启中国探月之旅。

按照规划,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探”“登”“驻”3个阶段,其中“探”,即无人月球探测,这一阶段又分为绕(CE-1、CE-2)、落(CE-3、CE-4)、回(CE-5、CE-6)三步,包括探月一、二、三期。

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首次实现了月球环绕探测,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在轨运行1年零4个月后,完成全部科学探测任务……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完成使命之后成功实现受控撞月,撞击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预定撞击点,同时获取了1469千米撞击路径的高分辨月面影像与立体图像,完美结束其“英雄”之旅。

2010年10月1日,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历时半年,嫦娥二号于2011年4月开始飞离月球,奔赴遥远的深空。在77天路途中,嫦娥二号进入日—地引力动态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观测太阳活动235天,获得太阳爆发与活动的系统科学观测数据。相继,嫦娥二号与4179号小行星托塔蒂斯(Toutatis)交会并捕获小行星影像等拓展任务。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与4179号小行星托塔蒂斯交会并捕获小行星影像,完成了4179号小行星国际首次近距离的光学探测。来源/中国探月网

探月二期包含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其中,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发射,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顺利开展了“测月、观地、巡天”的探测活动,成功了实现了探月二期落月的任务目标。嫦娥四号任务于2018年12月成功发射,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撞击坑盆地开展科学探测的任务。不仅如此,嫦娥四号的中继星“鹊桥”更是开启了月球背面与地球中继通信的先河。

除此之外,2014年10月,嫦娥五号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舞娣”,成功绕月并返回地球,为今年11月即将奔赴月球的嫦娥五号成功探路。短短十六载,中国探月人不负重望,众志成城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节奏,也实现了“五战五捷”的骄人成绩。

“五战五捷”的探月经历让我们突破了环月探测、月球软着陆、月面再入返回、地月中继通信等月球探测的基本技术能力,加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掌握的各项太空探测的关键技术,这些都为我们积极迎战全球新一轮的月球及深空探测竞赛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嫦娥“佳酿”千里飘香

据国防科工局官网公布,截止今年10月2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累计完成了23个月昼工作期的科学探索,突破了660天,月球车累积行驶565.9米。我们为之惊叹的不仅如此,更令人感慨的是嫦娥四号任务在短期内所获取的各项科学成果。

2019年2月27日,嫦娥四号任务实施仅3个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带领的科研团队就利用嫦娥四号测月雷达获取的科学探测数据,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等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被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改二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版权/周昆

三个月后的5月16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该研究团队另一项有关嫦娥四号任务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即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据悉,嫦娥四号任务还被入选《自然》杂志2019年年度重大科学新闻。

不仅如此,短短两年时间里,嫦娥四号科学研究团队在月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份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月表浅层结构研究,月面中子及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研究,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在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程和科学任务,为中国不断地捧上科学探测的“佳酿”。

人类成功实施的月球软着陆探测任务分布图。来源/ Nature Geoscience

2015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探月工程科学探测成果系列丛书”——《绕月探测工程科学目标专题研究》《绕月探测工程月球科学与探测技术研究》两部研究论文专集“集结”出版。2016年6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组建的嫦娥三号任务科学应用核心团队公布了一系列有关嫦娥三号任务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中SCI论文62篇(含国际SCI论文31篇),国际会议论文60多篇。2020年8月嫦娥四号的系列科学研究成果对外公布……回首十余载中国探月历程,最令中国科学家欣慰的是,他们终于实现了利用中国自己的科学探测数据开展月球科学研究,并取得各种原创性科研成果。

/去月球挖土,可谓“寸土寸金”

1978年5月,美国赠送给中国一块仅有1克重的月岩样品,这份真正来自月球的礼物被当时正在开展行星科学研究的欧阳自远来说视若珍宝。欧阳自远带领的科研团队最终利用其中的半克样品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发表了14篇相关研究论文。

欧阳自远与科研人员对月球岩石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而在此之前,他们研究月球科学只能通过月球陨石和国外的探月数据开展相关研究。对于中国行星科学家来说,做梦都梦想着有一天,我们能“踏上”月球,带回真正属于自己的月球样品。

这一梦想即将随着嫦娥五号任务的实施而开启。

据悉,嫦娥五号按计划将着陆在月球风暴洋北部区域,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返回地球,进而开展系统、长期的实验室分析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这将是44年来,人类首次带回遥远月球的月面样本。

除了嫦娥五号任务外,我们还在部署探月工程四期计划,在月球南极地区开展嫦娥六号采样返回、嫦娥七号极区综合勘察、嫦娥八号月球科研站关键技术验证等任务,终将形成长时段、复杂环境下的月球探测能力。中国的太空探索起步于月球,正向着太阳系的辰大海挺近……

整装待发的嫦娥五号。摄影/史悦

作者简介 /

张巧玲,国家天文台业务主管(主任记者),曾任《中国科学报》记者、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业务主管,长期关注航天领域的报道,喜爱航天。

天文科普期刊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

11月纸刊

挑挑看,哪款月球戳中了你的心?

点此返回爱影视

837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冬日的年夜理,除了不雅鸥,你还可以看到这些呆萌的“小可爱”
上一篇 2020-11-27
下一篇 2020-11-27

相关资讯

更多
  • 爱影视苹果APP安装教程!苹果用户必看!

    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公告 阅读:0 发布:2023-09-19
  • 爱影视APP使用教程!所有用必看

    爱影视APP下载地址:https://2ys.app/APP内置接近多条播放线路!!所以很多用户在播放的时候容易出现某条线路播放失败或播放卡顿,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播放与线路选择说明一:关于播放:遇到无

    公告 阅读:0 发布:2023-07-04
  • 菲比·沃勒-布里奇新加盟《夺宝奇兵5》 角色神秘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夺宝奇兵5》曝光新剧照,菲比·沃勒-布里奇饰演印第安纳·琼斯的教女海伦娜,是个神秘角色。

    头条 阅读:497 发布:2022-11-29
  • 新片《五月十二月》杀青 波特曼联合摩尔主演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1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主演新片《五月十二月》近日已杀青。托德·海因斯(《卡罗尔》《远离天堂》)执导...

    头条 阅读:958 发布:2022-11-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