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唐曾:演《幸福到万家》王庆来 扔掉了95%的自己 -

来源:蓝光高清影视-348电影网   发布时间:2022-08-03   浏览次数:542

唐曾的骨子里似乎燃烧着一腔热血:说话简单直白,从不拐弯抹角;低沉的嗓音、直率的性格,传递着男人天性中的刚硬与炽热。“我这个人不太会说假话”——就像他自我定义的那样,一个什么实话都敢往外说的“钢筋混凝土”直男。但如此敢想敢做的脾气,却因饰演电视剧《幸福到万家》中窝囊至极的农村男人王庆来博得了大众关注。

唐曾说,演王庆来,他要扔掉95%的自己,“我这辈子都没怂过。”这也是为何王庆来被“骂”上热搜,唐曾并不介意的原因。反而,他喜欢这个角色的复杂,“生活中遇到王庆来我也不会骂他,反而会同情他。你不能说像王庆来的这类人活得有多么差劲,只是每个人对生活的选择不一样。但人还是要奋发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王庆来是至今演过“最受伤”的一个角色

2020年,唐曾在北京见到《幸福到万家》的导演郑晓龙[微博]。“王庆来这个角色,你得塑造。”见面后郑晓龙如是说。

王庆来常年生活在农村,是以种地为生的普通农民。在唐曾的印象中,种地的人老弯腰,会驼背;由于长期被太阳暴晒,皮肤粗糙且黝黑。为了在形象上贴近王庆来,唐曾几乎每天都把自己晒在太阳底下,再加上化妆帮忙,让自己变得更黑一些。

但塑造角色更需要从人物的内心出发。王庆来没接受过太多教育,性格朴实,从小常受欺负。但家中从祖父一辈就胆小怕事,不敢得罪别人,加上王家在万家村属于“小门小姓”,每次王庆来受了欺负,父亲还要逼着他去给对方道歉。原生家庭的影响让他变得窝囊懦弱,无论面对妻妹被欺负、家里的地被无理征收,还是进城后被看不起,他都选择忍气吞声,只对妻子和家人“窝里横”。

而唐曾与王庆来几乎背道而驰。从荧屏形象来看,无论是电视剧《知青》中威严敢担当的赵天亮,还是《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威震四方的曹贵修,唐曾从未演过“怂”角色。同样,生活中唐曾也没对任何人或事认过怂。刚上大学时,唐曾在凌晨三点的火车硬座上遇到过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大声交谈。许多不堪其扰的农民工不敢站出来制止,只有唐曾偏要讲道理:“大家都睡了,要聊白天再聊,不要打扰大家睡觉!”唐曾骨子里的正义和血性让他必须这样做。

“所以团队都担心我能不能演王庆来,但我觉得没问题。”唐曾将自己对人性的细腻理解,融入到对王庆来的诠释中。在他看来,王庆来是一个孤独的人,社恐、嘴笨,只有家里这一方天地能让他有安全感。剧中,王庆来随何幸福(赵丽颖[微博]饰)进城后,似乎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越来越“不讲道理”:摩托车被扣,他第一件事就是埋怨何幸福让他到城里看别人脸色;让弟弟的老丈人帮忙找工作,却理所当然地住进了弟弟的婚房……这些场面让王庆来一次次被“骂”上热搜。

“看剧本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不是苏大强(电视剧《都挺好》中角色)吗?(笑)。”但作为演员,唐曾要去思考人物变化的根源在哪里。“他不懂人情世故,没有那么高的文化、情商。他觉得弟弟的房子他花的钱,住,也是天经地义。他本来对得罪了书记只能离开家觉得憋屈、难受。进城后,面对多重的变故,也让他对城里人产生怀疑,从而性格上也变得有些扭曲。”

唐曾习惯在拍戏时用角色的状态跟别人打交道,以保持人物的感觉。所以王庆来也成为他拍过的“最受伤”的一个角色。“那段时间我在戏里和生活中都该怂就怂,该忍就忍。但王庆来太憋屈了,以至于现在我已经不愿意用这个方式去找人物感觉。”

靠做销售赚来的工资,考进上戏

王庆来的窝囊、自卑来源于窘迫的成长环境,而唐曾在表演中对人性的敏感触达,也是他人生中最抑郁、颓废、挣扎阶段的折叠。

唐曾出生于成都,父母经营生意,从小家境不错。从重点小学一路走到重点高中,阳光硬朗的形象让他一度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高中上街时,他被“星探”递过名片,也跑了几天龙套。如果不出意外,18岁的唐曾应当正在自信满满地备战艺考。但那一年,父母生意败落,家里失去经济来源。为了多赚些钱,母亲开始炒股,结果仅剩的财产又被股市套住,使得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唐曾的生活就像一脚迈入悬崖,“(整个人)都松垮了,颓废、抑郁。”

父母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还借了5000块钱,供唐曾去上海考学。但因为专业课准备不足,最终铩羽而归。“回来后特别难受,但我心里还想考,就觉得我能考上。”手头的钱不够请专业老师,他就找音乐学院的朋友帮他请钢琴老师,花了几块钱买了张CD,把歌曲《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录下来,天天在家里练。

为了在表演学院更有优势,唐曾要求自己必须说普通话,即便身边的人都说家乡话,他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后来我每年回家过年,他们都说,别说普通话了,装什么装。前几次我都忍了,后来我急了,因为这是我的饭碗!”

但考学还是要花钱。那一年唐曾边备考,边在电脑城卖电脑,试用期只有600块钱。很快,同学们都知道了学校曾经的“名人”如今沦落到卖电脑,嘲讽和质疑扑面而来;有时碰到过去的“朋友”,对方也装作没看到。其中一位朋友光顾时直接掏出2万块钱现金,“那时的我都没见到过那么多钱。”唐曾接过钱,手忍不住发抖。朋友的父亲说:“你同学可真没见过世面。”

从实习销售到金牌销售,唐曾只用了六个月。他用这六个月的工资再次报名了艺考。几个月后,唐曾收到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上面写着“上海戏剧学院”。唐曾快步跑进屋,躲在镜子前狭小的门道里慢慢地拆开,是录取通知书。他对着镜子放声大叫,“把这几年的憋屈、兴奋全叫了出来。”

“北漂”后无戏可拍,春节只能吃方便面

走出过去的日子,唐曾却没有迎来平坦的演艺之路。

从成都到上海后,他想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即使生病也不愿错过剧组的面试。但外形硬朗的他并没有任何优势,试了很多次都败兴而归。大学四年,他只拍过一支职业教育类广告,赚了1500块钱,远低于市场酬劳。为了省学费,大三后唐曾退了宿舍,花99块钱买了一顶帐篷睡在阳台。上海的夏天,阳台地上都是虫子;冬天即便门窗紧闭,也冻得瑟瑟发抖。

命运就像一场玩笑,但唐曾天生一把硬骨头,从来没认过命。毕业后,他想去影视机会更多的北京。很多人的建议都是“别去”“你知道北京有多少演员?你认识人吗?”但唐曾不信邪。他把网上的组讯都抄在本子上,带上仅有的1500块钱,买了张硬座票就出发了。

到北京后,唐曾白天穿梭剧组投简历,晚上便借住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连腿都打不直。仅用了一个月,他就把北京所有的路都摸遍了,比他在上戏四年记得路还多。

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曾有一次见组,对方只是问了一句唐曾是否为真名,就随意把资料塞到了最后一层。那七八块钱一张的打印纸,对唐曾弥足珍贵。他硬着头皮和对方说,“你把资料还我。”他得到的第一个拍摄机会——一部他也不确定是否能带给他“未来”的电影,去湖南拍10天,可以赚1500块钱。唐曾本想拒绝,但导演多次劝说他后面还有很多剧本,结果还是一场空。

虽然“北漂”的那些年,唐曾靠一双腿跑来了《将军日记》《孔子春秋》《知青》等电视作品,但那段难以为继的岁月仍像刀刻斧凿一般定格在记忆中。“北漂”第一年的春节,房间外锣鼓喧天,但他只能躲在屋里吃方便面。那时他就发誓一定要在北京闯出一片天,“以前听鞭炮是快乐,那一刻就是痛心。”

救场出演“鬓边”,曹贵修更像自己

唐曾说,在他饰演的角色中,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曹贵修最贴近他本人——外刚内柔、有勇有谋,内心怀揣一腔热血与正义。

2019年春节《鬓边不是海棠红》即将开机,饰演曹贵修的演员临时无法出演,制片人连忙找唐曾“救场”。唐曾进组后第一场戏就是曹贵修大闹姜家,拿枪顶着对方,替商细蕊、程二爷“平事”。整场戏近两页纸,也是这个人物在剧中最重的一场戏。后来唐曾听说,原本大家都担心他演不好,编剧也认为“民国第一美男子”应该找个外形条件更好的演员——唐曾更显沧桑,也不太讲究化妆或护肤,“一个大老爷们本来就糙,面膜什么都没怎么用过,每天就肥皂洗洗脸。而且阅历才是一个男人,也是一个演员的财富。”唐曾说。但这场戏之后,剧组对唐曾全票通过。

《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很多人说唐曾终于要红了,那段时间,唐曾也接到过不少剧本,却没有像大众以为的那样火热,他也曾心存疑惑与失落。两年后,《幸福到万家》开播,唐曾又听到了类似的话,但这次他知道,不是唐曾红了,是王庆来红了。演员只有靠作品才能真正被观众记住。

“人生是有节奏的,每一步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唐曾以为,从事演员工作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急功近利。“你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要清楚你的追求和目标。人生就是起起伏伏,把过程做好,我相信结果一定会好。”

新京报记者 张赫

861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何幸运”张可盈:演完《幸福》后变得更包容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相关资讯

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