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
那是在1959年,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胡金铨)、最佳女配角(唐若青)、最佳编剧、最佳彩色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和最佳艺术设计等十二个奖项被同一部电影囊括,是当年的超级大爆款,同时该片也被台湾著名的评人黄仁、杜云之评选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
它叫《江山美人》。
不是陈慧琳那部烂片,说了是1959年,女主叫林黛,凭此片封后。
为什么今天要谈谈这么一部陈芝麻烂谷子的电影?
因为最近有个网红歌手小潘潘捅了大篓子了。
这事闹了一阵子了,刚开始我还没反应过来,觉得小潘潘唱的很调皮,也不算难听吧。
和朋友聊起这事,被狠k了一顿。
朋友的意思是,难听不难听不重要,歌曲不是好听就行的。要讲规矩。
我很不服气,歌曲难道不是以好听为第一要素么?
朋友驳斥到,这叫抬杠,然后举了一个很浅显易懂的例子。
岳飞的《满江红》,只能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曲子,不然词曲不搭,会亵渎经典的。
当然你可以在搞笑片里弄些很惨的曲调,造成反差萌来达到搞笑的目的。
这不能说是个好主意,但却是可以忍受的。
但如果你拿到个怡红院的场景里,配上艳曲,难道《满江红》成了搭配的淫词了吗?
这就属于触及了红线了,这就是规矩。
实话,有道理。
黄梅戏不是不能改,但不能这么改。
为什么?因为原词原曲是有它自己的文化内涵的,原调更是包含了原唱者的演绎的。不是说不能改,但要依据文化内涵合理修改。
小潘潘唱的好听吗?我觉得挺好听,但这是将整个女驸马的文化内涵剥离开,单论一首歌的空唱,调皮音取悦的只能是不懂原作的年轻孩子们。
如果这样也能打着弘扬黄梅调的大旗,那就乱了套了。
调皮歌有调皮歌的市场,也有它自己的文化,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非要用原词原曲呢?
湖北武汉一个大爷也拿女驸马的原曲改了个《杀猪盘》,就非常给力。当然大爷本身是练家子也有很大关系,霸气侧漏,朴实无华的外表掩盖不住发光的内涵。
他和小潘潘的区别在哪里?在文化。
大爷自己写的《杀猪盘》文案就很棒,只是借了女驸马的曲子,宣传的是自己的东西。
而小潘潘用的是女驸马的原词原曲,进行了调皮小调的处理,彻底将原著变成了口水歌。原词的“谁料皇榜中状元”一句就是淫词艳曲的挑逗味儿,这就太过分了。
相比之下,严凤英原版唱词中情绪层层递进的唱功缺失这种小差别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毕竟这只是技巧问题,淫词艳曲那就上纲上线了。
所以我真心觉得朋友举的满江红的例子太高级了。
也别扯什么合理改编经典能更弘扬传统文化,那是骗自己的玩意。
湖北大爷那个才叫合理改编。先有一个言之有物的文案,然后借古曲来创作。
原词原曲不是不能“再演绎”,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慕容晓晓的版本,那才叫合理的流行唱法再演绎。
改编经典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这种事不是这样做的。
那该怎样做?
答案就在上面。
《江山美人》是香港黄梅调的代表作,也算是开山之作。它和《貂蝉》算是香港黄梅调电影首批出街的代表。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一部大陆电影带起的风潮。那就是大师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
这部旷世之作直接奠定了“中国歌舞片”这个小类别的基础。现在我们看好莱坞上世纪的歌曲片总会有一种高雅的艺术感,直到《红磨坊》里淫词艳曲之流的康康舞的出现才给广大无知少男带来了一点辨思,没错,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在某种程度上都要接地气。现在大家伙完全听不懂的京戏,以及本文重点的黄梅戏,都是如此。
而在1950年代末,严凤英的《天仙配》正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艺术,电影上映时是万人空巷的,不止如此,在整个华人圈都引起了地震。李翰祥就敏锐的注意到了这股汹涌的“商机”,力劝当时邵氏当家邵屯人开拍黄梅调电影。
那时正是黄梅戏在全中国大放异彩的时候,同时也是黄梅戏做为“五大国粹戏曲”之一定调的时候,这也就牵扯到了黄梅调和黄梅戏的区别。
年轻的观众可能会头晕?这两还有区别?不是说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采茶戏么?
在当时的历史情况是这样的,黄梅戏在那会还只能算是地方小调,采茶戏也只是小调,折子戏,属于下层普通人民群众唱着玩的田间文化。真正要成为戏种,你就必须有整出的,能在剧场一演一个多小时,全须全尾的大戏。这才能登上台面,只有折子是不行的。
黄梅戏有没有?
是有的,但都散落在民间,需要文化人搜集整理,像有些故事只有几个大唱段,转场戏份要戏曲大神补写,搜集要誊清,整理不同唱段的差异。
写出大戏之后,还要组织剧团去演绎,增加民众认同,货要人看到才算数。
《天仙配》上映于1956年,建国才7年,百废待兴,可见文化部门有多么艰辛。
正是那个艰苦的年代,黄梅戏正处于发掘期,还在茁壮成长,老一辈大师如严凤英还在辛劳的整理古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这才诞生了现在黄梅戏。
如果没有他们,采茶戏还只是采茶小调,流落在民间升斗小民的口中,流传难度可想而知。
这是黄梅戏!
接下来说黄梅调!
在1956年之前,说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问题不大,因为当时黄梅戏尚且稚嫩,有一些流传小调很正常。是靠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整理创作才能成为大戏。
但1958年,事情就起变化了。李翰祥说服邵氏开拍的《貂蝉》,这是有据可查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中国歌舞片从此来到了一个新领域。
貂蝉的主演林黛,赵雷,都是明年那部黄梅调开山之作《江山美人》的原班人马。
《江山美人》和《貂蝉》就属于黄梅调电影,这将黄梅调这个名词变得狭义了。
理由很清晰,大陆和香港的文化氛围是不同的。
大陆地大物博,是采茶戏的发源地,只要文化部门勤勤恳恳的发掘,宝藏本身在民间,必然发光发热。因此大陆黄梅戏主要还是依托发掘民间文化,以此为主来补完戏曲本身。
而香港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一切讲究利益,讲究时效,讲究结果。同时也没有可以发掘的土壤,没有文化部门走街串巷,穿山渡河的发掘能力。他们只有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来谋取收益。
因此很多年之后,邵氏黄梅调电影的最后落幕之作《金玉良缘红楼梦》,我拿给我奶奶看的时候,奶奶就很敏锐的听出猫腻。
这段不是越剧名曲么?怎么串到黄梅戏来了?
我答,奶奶,这不是黄梅戏,这是黄梅调。就调子是黄梅的,曲子不是。
现在知道黄梅调和黄梅戏的区别了吧。
商业社会,结果导向,只有唱腔唱调是黄梅调,曲子在其他传统戏曲里有的是,信手拈来,只要找编剧填词即可。所以香港文化人和大陆文化人发掘的“传统文化”,字面意思一样,里子却是大相近庭的。
因此别拿着邵氏“黄梅调”电影跟人说这是传统的黄梅戏哈,丢人。
丢人丢的也是自己的人。黄梅调电影在当时算是席卷整个华人圈子,在1959年以后的十多年里,只要是古装叙事电影(也就是非武打片的古装片),很少不用黄梅调唱词来演进情节的。
可见其风靡一时。
那才叫真正的“弘扬黄梅戏传统文化”。虽然人家也是魔改,但人家是真正做到了弘扬艺术的。
不信你去看看电影。
《江山美人》真的很好看。
而且这就是一部邵氏黄梅调电影本身的教科书。
首先,故事,正德皇帝下民间,来到梅龙镇,这不就是京剧名段《游龙戏凤》么。
其次是乐曲,你去听一下片中的名段,比如扮皇帝,戏凤,就会理解那种熟悉感了。
正是这种脍炙人口的美妙唱段,受到了整个中文圈的热捧,光曲高和寡是没法有这么广阔的支持率的,就像日后张彻的暴力美学一般,它必定是受到了底层人民的欢迎,才有这样的成绩的。黄梅调就是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也是那个年代的中文歌舞电影。
实话讲,那也是中文歌舞电影唯一的黄金时代,日后再也没有歌舞片能到那个程度了。
顺便提一嘴,里面和林黛一起扮皇帝的小厮,叫胡金铨!
另外,江山美人上映的同一年,还有一部正牌“黄梅戏”电影上映,主演是大师严凤英。
片名嘛,就是小潘潘恶搞的《女驸马》!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爱影视APP下载地址:https://2ys.app/APP内置接近多条播放线路!!所以很多用户在播放的时候容易出现某条线路播放失败或播放卡顿,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播放与线路选择说明一:关于播放:遇到无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夺宝奇兵5》曝光新剧照,菲比·沃勒-布里奇饰演印第安纳·琼斯的教女海伦娜,是个神秘角色。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1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主演新片《五月十二月》近日已杀青。托德·海因斯(《卡罗尔》《远离天堂》)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