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大师都在陷溺康巴汉子的美色时,有几多人会寄望到躲族的雪域精工? -

来源:蓝光高清影视-348电影网   发布时间:2020-11-27   浏览次数:267

作者:Ul

最近,一个名叫丁真的藏族男孩一夜爆红,成为近期人们讨论的焦点。

在其出圈的短视频里,一身藏袍的他阳光帅气,脸上挂着干净腼腆的笑容,眼神清澈纯真,皮肤自然黝黑,如此原生态的帅小伙让看多了流水线上小鲜肉的大众眼前一亮,迅速圈了一大波颜粉,被称为「最帅的康巴汉子」。

很快丁真便被星探公司、网红经纪公司找上门,还有几个热门的选秀节目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关于丁真爆红的原因,相信大家在网上已经看了不少媒体的分析文了。一来是说在大众审美疲劳之际,丁真突然闯入,满足了大众多样的审美需求。而丁真的帅气、可爱、野性和纯粹正是当下的「稀罕物」。二来,丁真黝黑粗糙的皮肤掩盖不了最原生态的朝气,干净纯粹的眼神像藏区的生灵一般,治愈人心。

▲ (image:丁真)

无可置疑的是,丁真的走红,最直观的原因是始于他的高颜值。连带着丁真所代表的康巴汉子群体,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康巴汉子,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康巴,是指生活在藏东地区及其他使用康区方言的藏族人。康巴汉子,某种程度上,是对藏族地区俊勇男同胞的一种称呼。

▲(image:IG@tibetanportraits)

旅英作家杨银娣在她的作品《我的康巴汉子》一书中写道,「在那个地方,原始,纯粹,自然,没有被尘世的欲望污染,我的康巴有着高大、彪悍的身躯、英俊的面容,强有力的心跳,他善良,大度,纯粹,自然,忠诚,他属于草原、属于雪山、属于江河。」

▲(image:IG@norlha_atelier)

康巴汉子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被称为「藏族人中的吉普赛人」。他们信奉佛教,崇拜自然,眼里只有绵延的山脉,丰腴的草场,清澈的溪流,辽阔的地域,从不计较蝇头小利,正如一首著名的康巴歌谣唱到的,「我骑在马上无忧无虑,宝座上的头人可曾享受?我漂泊无定浪迹天涯,蓝天下的大地便是我的家。」。

▲(image:IG@tibetanportraits)

在 Uli 的印象中,和现在大众审美偏好的奶油小生不同,康巴汉子有着古铜的健康肤色,浓眉、高鼻梁,长相英武,眼神坚定、深沉且纯粹,身上带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气质,尤为吸引。

▲(image:IG@aro_tashi / @shunwuwong3)

正如看完丁真的视频后,不少人都在感叹他精致的五官、比阳光还耀眼的笑眼,虽然看起来样子很粗犷,但骨子里却透露出纯真腼腆、柔情似水的性格......

▲(image:丁真)

然而,当大家都沉迷于康巴汉子的美色,忙着帮他出谋划策,激烈地在网上讨论着该不该离开草原,踏入娱乐圈之时,Uli 却留意到丁真耳上独特的藏族耳饰,身上与众不同的藏式穿着......

▲(image:丁真)

要知道,无论是外貌身材,还是性格、气质,没人能抵挡得了康巴汉子的魅力,所以一不小心容易令人沉迷美色,而忘了藏族还有那些蕴含着藏文化精髓的宝藏——「雪域精工(藏族的手工艺)」。

▲ 藏族是我国 56 个民族之一,亦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image:IG@norlha_atelier)

另外,在我看来,除了颜值外,丁真的爆红其实和他背后所代表的藏族文化息息相关。从特征鲜明的外貌和服饰,到民族节日庆典和习俗,最后是干净、壮阔的自然景观,少数民族神秘又模糊的印象勾起了人们无尽的向往,也刺激了大众们的猎奇心理。

▲(image:IG@norlha_atelier)

所以接下来,Uli 挑选了几个我认为比较能代表藏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工艺品,希望在大家了解康巴汉子,及其家乡的道路上能提供到一丝帮助~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有关藏族配饰文化方面的特色。

藏族的帽子

|01

不夸张地说,在 Uli 心目中,中国最有时尚 sense 的地方,藏族地区绝对榜上有名。

▲(image:katia-lexx.livejournal.com)

至于原因,曾经到过藏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无论是衣服的设计(色彩的把控、机能性,质感面料),穿着上的搭配(熟练掌握叠穿的精髓以及配饰的运用),还是家里的装饰摆设等,藏族人们都展现了自己天生的时尚潮流 sense。

▲(image:Nomadic nao / @ddodo2590)

关于藏族人们的服装特色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和藏族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和情趣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农区和牧区的藏民服饰习俗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image:easytourchina.com)

中国的藏区地域辽阔,创造出了各种文化风俗迥异不同的藏族文化。在我国整个藏区,按三大方言区区分,服饰习俗特色可以分为卫藏(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阿里等地)、安多(主要在青海大部分、甘肃甘南、四川阿坝等地)和康巴(主要指四川甘孜、云南香格里拉、西藏昌都、青海玉树等地)三大类别。其共同特点是宽袍长袖,男的豪放不羁,女的典雅潇洒,最基本的特征是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必不可少的金银珠玉饰品。

▲(image:IG@norlha_atelier)

藏族属于游牧民族,而且地区气候早晚温差大,穿这种宽松肥大的服装好处是,在夜间藏民们可以合衣而眠,抵御风寒。而袍袖宽敞,劳作时方便他们活动,白天气温较高时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藏族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而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是藏族已婚妇女特有的装束。

▲(image:photofans / @ddodo2590)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藏式礼帽」,也称为印度帽子。传说是在当年英国殖民印度时,把这种英伦文化带到了南亚次大陆,而藏族商人把这种文化从印度带进了藏区。

▲(image:IG@norlha_atelier)

这些帽子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或者内地采购的。无论在偏远的牧区,还是繁华的都市,这种宽沿毡帽都早已是藏族人们的标配。当时我在藏区看到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搭配是,一位身形高大的藏族女孩,梳着一条大长辫子,用一身大地色藏袍搭配一顶宛如西部牛仔 style 的「藏式礼帽」,脚上穿着一双皮靴,看到她的那一刻,简直帅我一脸。

▲(image:dailymail.co.uk)

但你以为这些帽子只是藏族人们日常用来搭配耍帅用的配饰而已?你错了。这种帽子有双重功能,一来藏族人们常年身处高原地区,因为海拔高,日光充足、紫外线超强,所以必须戴大边沿的帽子遮挡紫外线,用于防晒;二来放牧时,在无遮无蔽的草原、群山环境下可以遮挡雨水和保暖。

▲(image:IG@tibetanportraits)

当然,除了这种宽沿毡帽外,只要去过西藏、甘肃、四川等藏区的小伙伴便会发现,当地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爱戴各种各样帽子。所以藏帽(藏语为「夏莫」)式样繁多,质地不一,一般有冬帽和夏帽之分。按款式质地而言,除了毡帽,主要还有狐皮帽、羔羊帽、金花帽、氆氇帽等,有抵御寒冷,遮光蔽日,美化装饰,标明身份等功能。

▲藏帽中以金花帽最为有名,也最为常见,尤其深得卫藏地区人们的喜爱,外形上我倒觉得有点像雷锋帽。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分男、女两种款式,里衬用的是毡帽坯,帽顶以金丝缎带做装饰。帽沿有四片,前后沿大,左右沿小,一般用水獭或兔毛制作而成。(image:IG@tenzinsamphelphotography)

▲狐皮帽,藏语称「娃夏」,采用珍贵的藏狐皮配以织锦缎制作而成,有圆顶筒形和尖顶袋形两种。随着时代的进步中,人们也慢慢地转而用人造毛去制作狐皮帽。(image:IG@tibetanportraits)

别小看它们只是一顶帽子,对于一个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民族来说,它不仅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文化的一个浓缩点。皆因无论哪一类型的帽子都遵循了一种从实用和审美兼得的规律。同时,这一小配饰的设计、材质等方面的不同,都能表现出藏族的审美观念、区域特色、环境影响、社会地位、职业状况以及僧俗差异等特点。

▲(image:IG@tibetanportraits)

BTW,温馨提醒大家一句,千万不要随手去触碰藏族朋友的帽子,除非得到主人的允许。因为在大多数藏族人们的信仰中,他们相信自己的头顶和肩膀都是有神明存在的。如果有人去碰触,神明会被吓走,导致厄运缠身。

▲(image:IG@tibetanportraits)

配饰文化

|02

藏族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就藏族配饰而言,在漫长佛教历史的熏陶下,在造型、色彩、材质以及内涵等方面有着神秘又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

▲(image:IG@norlha_atelier)

因受宗教的影响较深,藏族人们喜欢佩戴一些色彩丰富且意义非凡的宝石,譬如我们常见康巴汉子佩戴的绿松石耳环,就源于宗教神话中“佩带绿松石能净化血液”之说。而珊瑚红的应用也是宗教信仰中「尚红」观念意识的体现。宝石的红、黄、绿、蓝、白色五种颜色被认为是五尊护佑菩萨的象征,又可以归纳为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特色。

▲(image:dailytravelphotos)

藏饰的材质大多是珊瑚、玛瑙、牦牛骨、石榴石、藏银、三色铜、牦牛骨等。而且你们发现了吗,在饰品搭配上,藏族人们擅长通过珠宝及宝石镶嵌银饰等组合方式,在遵守宗教习俗形式上呈现一种繁富与浓丽的交融之美,其风格是粗矿豪迈而带有一点神秘色彩。

▲(image:boredpanda.com / @woOoly / Steve McCurry)

写到这,Uli 想起了在潮流圈十分受老司机欢迎的印第安风格银饰,无论是风格、材料还是饰品搭配上,给我的感觉似乎和藏饰有那么一丢丢相似。

印第安部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并且将这种审美用在了银饰制品上,野性、原始、自然等一系列元素在印第安银饰品中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另外,在饰品搭配组合上偏爱使用彩色的珠宝为首饰添光加彩,通过五彩斑斓的颜色也反映出了美国西南地区地貌的多样性,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特色。

▲(image:BEAMS)

不过关于这个猜测,目前我也不大确定,毕竟配饰文明的构成及其文明的发生是受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物资生涯形态、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及各方面的综合影响而构成的,倘若以后有机会深入研究,摸清底细后,Uli 再和大家详聊吧。

▲(image:IG@norlha_atelier)

藏族织物

|03

长期以来,藏族的手工编织业一直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藏区的三大传统产业,以品种繁多、形式独特、色彩艳丽、民族风格浓厚、地域特色而闻名遐迩。这些编织工艺品是藏族在雪域高寒地带生存的必需生活用品,其用料主要以本地所产牛、羊毛为主,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便是氆氇。

▲(image:dailytravelphotos)

氆氇,它是藏族人们传统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其特点是质软光滑,可以用来做衣服、床毯、鞋帽等。它以羊毛为原料,要经过洗毛、梳毛、捻线、洗线、上织机纺织、染色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image:vtibet.cn)

氆氇花色品种不多,但很有民族特色。普通的氆氇是白色,幅宽 20—30 厘米,可用来做男装服饰。但一般都要染色,常见的有黑、红色。最有特色的要算色条氆氇,它是用不同颜色的线织成的宽窄不等的彩条,可用来做服装或装饰品。除此之外,十字花氆氇也很常见。

▲(image:vtibet.cn)

氆氇根据质地和做工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一等的氆氇是采用绵羊下颌至喉部和背部的纤细软毛纺织而成,因此质地柔软;二等氆氇采用绵羊背部的纤细软毛纺织而成;三等氆氇采用细毛纺织;四等氆氇手感比较粗糙;五等氆氇是细毛和粗毛混合纺织而成,且粗毛多于细毛。

▲(image:dailytravelphotos)

既然说到藏族的织物,那就不得不提牦牛这种古老而神圣的物种。十世班禅大师曾经说过「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

▲(image:IG@norden_travel)

除了牦牛肉、牦牛奶是藏族人们的主要营养来源外,牦牛毛、牦牛绒也是上好的纺织原料。尤其是牦牛绒,它异常珍贵,却鲜为人知,每年春季由牧人手工轻轻梳下。最好的牦牛绒产自两岁的小牛,每一头牦牛平均每年只能生产 100g 牛绒。

▲(image:IG@norlha_atelier)

较之人们熟悉与青睐的羊绒,有一组数据更能显示出牦牛绒的特别之处:牦牛绒与羊绒的保暖度相差无几,但牦牛绒的透气性要比羊绒高 120%,比羊毛高 16%。

▲(image:IG@norlha_atelier)

再加上牦牛绒的来源可以说是很环保,不需要伤害牦牛分毫,因为每当春夏脱毛季,牦牛绒都会自然脱落。牧民梳下牦牛绒后,新的绒毛在冬天来临之前又会长出来。

▲(image:IG@norlha_atelier)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此珍贵的材料当然会被人发掘。在大家熟知的国际奢侈大牌,例如 Hermès、LV、LANVIN、Balmain 等,都出现了牦牛绒织品,因其卓越的保暖性和透气性,受到欧美人热烈追捧。

▲(image:IG@norlha_atelier)

又或是这个专以青藏高原的牦牛绒为原材料,设计、生产和销售由当地牧民生产的高级织物品牌 Norlha,由美国人类学家 Kim Yeshi 和女儿 Dechen Yeshi 共同创立。目前产品主要的产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区,合作对象包括了 Hermès、LV、LANVIN、Balmain、visvim、Bergdorf Goodman 等国际时尚潮流品牌。

▲(image:norlha)

Norlha 的产品使用最优质的牦牛绒手工纺制而成。比如一条冬季用的围巾,由七种不同牦牛一整年所采集到的毛发制成柔软的纱线,接着便会使用由车间工匠于当地制作的天然染料进行染色。

▲(image:norlha)

不难发现,品牌的服装产品多以实用为主,色彩取自高原大地的浓郁泥土棕、红砖色和靛蓝,将藏族地区四季的景象收纳到每件产品中。

▲(image:norlha)

黑陶

|04

关于黑陶历史和文化,了解的人可能不多。相对于中国历史上其他瓷器的文化历史,黑陶文化的推广其实并不普遍。尤其是在青海玉树囊谦县的藏黑陶,以及香格里拉尼西乡汤堆村的泥西黑陶,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在西藏引进金属制品之前,许多工匠专注于用黑陶制作生活用具,如锅具、茶壶、酒壶和花瓶。

▲(image:j.17qq.com)

如果说景德青花是温文尔雅、赏心悦目的话,那藏式黑陶就犹如藏族大汉一般,奔放豪爽,原始粗犷却有细腻的气息。黑陶烧制的炊具、餐具、茶具等今天仍是许多藏族人们家中的日常用具。目前来说,藏式黑陶有两种,一个是囊谦藏黑陶,一个是尼西黑陶。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黑陶制造工艺已有 4000 多年历史,渗透在藏族文化和宗教生活中,并在明清时演化出了康巴地区藏式黑陶——藏黑陶。

▲(image:BMW中国文化之旅)

囊谦藏黑陶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手工制作工艺,也就是取之泥土,淬火而生。首先用当地纯净细腻的红黏土和黏土石,经手工捣碎成末,然后经过筛选、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纹等环节,再采用独特的“封罐熏烟渗碳”方法,经过 10 多天烧制才能完成,成品具有“黑如碳、硬如瓷”的特点。囊谦黑陶主要以人们的饮食器皿为主,由于掺和了藏药成分,制作出来的黑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和护肝的特殊功效。

▲(image:BMW中国文化之旅)

位于香格里拉的藏族乡村尼西乡汤堆村,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民间的黑陶制陶工艺在这里已世代相传了三千多年。

▲(image:j.17qq.com)

在工艺上面,尼西黑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深黑色,不挂釉, 亚光。与大多数陶器放在坯车上拉坯而成不同,尼西黑陶是用工具拍打和手捏陶土制成,然后放在篝火中堆烧而成的。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尼西黑陶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image:j.17qq.com)

好啦,不知不觉我又写多了。关于藏族的「雪域精工」 Uli 就介绍到这了,而藏族的宝藏,以上提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image:IG@norlha_atelier)

因生活的地域以及宗教信仰的关系,藏族显得尤为神秘。与此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忽略其「手工艺」以及「时尚潮流审美」的一面。倘若想要深入了解藏族文化,大家不妨可以亲自去看看,毕竟那里的天确实蓝如明镜,那里的云真的触手可及,那里的一草一木,真如传说中一样美到不可方物,那里的人,也真的笑得那样灿烂又淳朴。

▲(image:Jie Liu)

尤其是,如果你从未去过藏区,或许很难理解藏族人对天地自然力量的敬畏。比起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中迷失的人,雪域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藏族人们更懂得对自然深怀敬畏和感恩。这也是我最敬佩藏族人们的一点。

▲(image:IG@norlha_atelier)

最后,对于「丁真爆红」这件事,我想补充一下个人的想法。对于丁真这个个体来说,我觉得这次爆红或许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倒希望他能抓住,也希望他保持本真。因为说白了,丁真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和我们对广袤川藏高原的好奇,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不要用自己的世界观替丁真作选择。

但不管怎样,丁真现在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理塘文旅公司签约,成为旗下员工,帮助宣传家乡的美景、美食和文化,这或许是目前来说最好的结果了。

▲(image:katia-lexx.livejournal.com)

点此返回爱影视

286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沙河畔落初雪,冬雾缭绕如仙境
上一篇 2020-11-27
下一篇 2020-11-27

相关资讯

更多
  • 爱影视苹果APP安装教程!苹果用户必看!

    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公告 阅读:0 发布:2023-09-19
  • 爱影视APP使用教程!所有用必看

    爱影视APP下载地址:https://2ys.app/APP内置接近多条播放线路!!所以很多用户在播放的时候容易出现某条线路播放失败或播放卡顿,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播放与线路选择说明一:关于播放:遇到无

    公告 阅读:0 发布:2023-07-04
  • 菲比·沃勒-布里奇新加盟《夺宝奇兵5》 角色神秘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夺宝奇兵5》曝光新剧照,菲比·沃勒-布里奇饰演印第安纳·琼斯的教女海伦娜,是个神秘角色。

    头条 阅读:497 发布:2022-11-29
  • 新片《五月十二月》杀青 波特曼联合摩尔主演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1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主演新片《五月十二月》近日已杀青。托德·海因斯(《卡罗尔》《远离天堂》)执导...

    头条 阅读:958 发布:2022-11-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