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深扒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中国能复制美国贸易航天传奇吗? -

来源:蓝光高清影视-348电影网   发布时间:2020-11-27   浏览次数:875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

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作家吴宝俊香港大学空间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 、起源太空创始人苏萌访谈实录:

No.1 科技天才还是大忽悠?马斯克究竟是谁?

吴宝俊:马斯克是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的前辈PayPal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电动汽车特斯拉脑机接口Neuralink公司的创始人。不过我们今天最想聊的是马斯克作为美国商业航天公司SpaceX创始人、航天人的身份。

马斯克现在在媒体上被吹捧得很厉害,有人说他是自乔布斯之后,美国科技领域的天才新星的代表,我本人是一个比较傲娇的外行,今天就由我来做反面人物,质疑一下马斯克到底有没有那么神?

张伟:我听过马斯克的线下演讲,当时我去参加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国际宇航大会,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当时来听马斯克演讲的人群。让我很意外的是,马斯克在演讲的时候,有点结结巴巴,口齿不是那么清晰流利。当时我还有点小失望,但是后来他突然讲着讲着,放了一个非常壮观的视频,所有人都震惊了,他搬出了整个火星移民的计划,利用他最新建的火箭每次送100人到火星上去,建一个大型城市,他把远景很好的给大家呈现出来。当时我们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地鼓掌,因为这个设想让我们热血澎湃。

吴宝俊:也就是说,马斯克给您带来的第一印象,他并不是一个表达非常流利,特别善于讲PPT的那种营销人员。而是因为他有一些特别大胆的想法,能够把您这样的专家都镇住。

张伟:确实是。当时在外面排队,还碰到了好多中国航天人,他们都在排队等着听他的演讲,不亚于好莱坞的巨星。

吴宝俊:感觉他已经被业内人士捧成人物了。苏萌老师,您对他是怎么样一个印象?

苏萌:我觉得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极其颠覆的,我没有见过他,但是我原来在在麻省理工的时候,我的博士后导师给马斯克教过课,导师也给我讲了很多马斯克的故事。马斯克在空间科学,或者说技术的突破上,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的确是其他传统行业的人不会去做的。

No.2 不吹不黑,马斯克的航天成就有哪些?

吴宝俊:我对马斯克的了解,全部依赖于媒体推送的信息,所以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质疑。媒体一直把他塑造成一个神话人,特别是神话美国人的状态,所以但凡遇到被吹捧,我都想质疑一下。请问,马斯克和SpaceX究竟做到了哪些让世界航天领域、航天人出乎意料、有亮点的成果,以至于这么多专家都要去听他的发布会?

张伟:至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可回收火箭。这不只是简单一个火箭,这是一个火箭系统,它提供了很多创新的技术,比如梅林1D的发动机,是一个矢量变推力发动机,可以改变喷气的方向,让它横着也可以移动,这样比如它落在海上平台的时候,偏了可以飘一下,这个变推力矢量发动机就是一个创新的技术。另外还包括无人自主运行的海上平台。

吴宝俊:一个人都没有,这个平台就在海上飘着吧?

张伟:对,平台在海上飘着,火箭还能落上去,同时还可以控制的很好。包括火箭落下来,它不依赖于地面的测控,运用自主运行的GNC系统,相当于用惯性导航、GNSS,再加上光学导航,把它自主地稳定控制到海上平台去,这些技术合起来就形成它自己的一个技术体系。所以这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人在做。

吴宝俊:说起火箭回收,难道没有别人以前提过吗?应该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多吧。

张伟: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多,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确实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体系,有很多创新的技术,包括我们国内有些小公司也在做,比如可回收,但是还没有人做到入轨后再回收。

吴宝俊:它回收的是能够再利用吗?

苏萌:对,回收是为了降低成本,核心在于传统的航天,成本不是一个最大的考量,毕竟还是为了满足国家的一些大型任务,经费成本代价不是第一位的。对马斯克来说,他做SpaceX的目的是要大规模地实现(让人类移民火星),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降低成本,哪怕整个系统只有300万美金,也要降低,每一个细节都要“抠”到极致。

吴宝俊:你想说马斯克是个很抠的人?

苏萌:当时好像在05、06年,他每一天大概能赚1000万美金,所以他认为只要比1000万美金的投入低,就应该节省一天是一天。比如海运需要花费一天运过去,他就宁可选择十万美金空运过去,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他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但是,有些工程师说移动火箭到另外一个位置,需要一个专门的导轨,导轨可能只需要花十万美金,他就不愿意。这就像建金字塔一样,用很多滚轮把它推过去,所以我们感觉他有时候好像很“抠”,这是因为他的思维角度不一样。

吴宝俊:二位老师刚才给网友介绍了,马斯克做出的让人出乎意料的一些科技成果,以及攻克技术上的难点。这些出乎意料的科技成果,曾经有很多人提出过想法,但没有人去操作,是没有钱,还是背后有很难的技术障碍?

张伟:可能也是个集成的因素。因为NASA的支持,这可以帮助他召集一流的人才,还有就是当马斯克特别想做成这件事儿,他就会非常急迫地把这件事情做成。

苏萌: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立刻就拿到NASA订单。在2002年,他刚成立SpaceX的时候,他把卖PayPal的钱——将近2亿美金投到了SpaceX,甚至在2008年风险很高时,他把自己的跑车、房子都卖了,住在妻子的地下室里面度日,这些他都能承受。所以,他其实是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赌进去了。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了,他还是要去接受这样的风险,不是为了要换成美金,而是他真的有人生理想,并且他一定要实现。这是他的一个执念。

No.3 SpaceX和NASA到底什么关系?

吴宝俊:SpaceX这家公司2002年成立,到现在不到20年,然而这家民企已经差不多赶超了国企。在这背后有NASA的支持,那么作为国家层面的NASA为什么要支持他?

张伟:我理解是:NASA有自己的国家战略,空间站本身是一个耗费非常巨大的空间设施,运输费特别贵。所以为了降低成本,需要扶持一些私营企业,努力把成本降下来。NASA可能认为马斯克是有前途的,所以选择帮助他,包括在人才方面会向他倾斜。在2008年马斯克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把房子卖了,投资几次失败,NASA给他提供了16亿美元的订单,这一下子给他注入了很大的资本,

这相当于国家想办法来扶持他,把成本降下来。美国的国家战略是什么呢?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在24年以后,有可能就交给私营公司运营。国家的战略是奔往月球、火星,往更远的深空走。近地空间运营交给私营公司,私营公司需要成长和扶持,所以NASA从国家层面来考虑,会选择扶持他。

吴宝俊:我要质疑一下,马斯克SpaceX公司有一阵子出现了不太好的经营状况,从一个国家政府的层面讲,为什么不投给一个运作良好的公司,而非要16亿美元注资到一个马上要“倒”的公司里?我觉得好像这在商业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苏萌:SpaceX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在跟美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是要有很多公关活动去建立起来互信的关系,但NASA为什么在2008年给予他们帮助,而没有在更早的时候?因为马斯克在2002年成立了一家公司,他想做低成本,自己研发发动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已经在跟NASA反复去打交道了。

马斯克在第4次火箭发射成功了以后,才拿到了NASA订单,当时马斯克失败了三次,在第四次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也已经没有第五次的钱了。在此情况下,他依然把工程师分成两拨儿,一拨人专注解决第三次发射失败的问题,另一拨人继续研究猎鹰5号、猎鹰9号,他依然是在进行着未来大型火箭的研究。同时,NASA也是有专门的观察员,一直跟着SpaceX研发进程的。

No.4 讨论:政府主导的项目缺乏竞争力?

吴宝俊:其实马斯克在从失败到成功,又获得融资的过程中,他并不是一个直接做PPT、画大饼的这么一个人。在最近的新闻中,好多做光刻机的公司,在各地投资几个亿,结果都倒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NASA其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是跟着马斯克的公司实时地监控了很多年,当马斯克真正把事情做成的时候,再给他一笔大订单。其实,SpaceX是一种私人航天模式的成功,这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主导的这种项目,还是整体缺乏竞争力的?

张伟:这么说不一定合理。举个例子,中国高铁通过国家力量,把高铁铺到了全国各地,还出口到国外。这个是政府主导的,并在世界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另外一个,还有我们的 “两弹一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我们想达到的目标都实现了,包括国家的国防力量也得到了增强。这就是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体制支撑。

苏萌:而且我觉得目前国家的新举国体制,把企业也纳入到国家力量的统筹范围内。我们可以更好地调动起社会的力量、资源,更好地调动大家更多的积极性。

吴宝俊:新举国体制是什么意思?

张伟:新举国体制是国家近几年提的,相当于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也纳到了整个体制中。资、产、学、研、用,相当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从开始学习一直到产出、应用,整个过程都打通,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获取更大的效益。

苏萌:比如说航天,它不是一个技术点,而一个是系统性的,甚至跨学科的技术集成,而且是一种大的合作才能实现。在这些大的系统工程,或者对系统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行业里,国家的支持是必须的,包括像SpaceX背后美国政府的投入,不光是经费的支持,还有体制的支持,这都是国力推动下的展现。

美国的航天发展模式,从底层上来讲,航天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尤其是这种空间科学的项目,比如说月球,或者说深空探测,甚至是飞到太阳系外,这些非常耳熟能详的项目。

吴宝俊:适合“秀肌肉”。

苏萌:“秀肌肉”是一方面。比如NASA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几个milestone,比如哈勃望远镜、阿波罗登月等,这些事情都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的,而且这些项目不光是激励了一代美国人,更是激励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代人,甚至定义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所以在这些层面,美国政府的决策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些作用,这背后还是有一些远见卓识的思考。

No.5 中美航天战略对比

张伟:美国的战略非常有意思,它总在换总统,战略也总在变。对于航天来说,比如奥巴马时期提的是“小行星重定向计划”,小布什当时是“星座计划”,特朗普又提“重返月球计划”。不同计划,战略一直在变。在这个情况下,航天怎么发展?

我们总结美国的航天发展,主要可能是一种能力驱动的模式,相当于这几年不管战略怎么变,但是新一代的运输发射系统,也就是空间发射系统SLS,也包括新一代载人船--猎户座飞船都一直在稳步的推进,就是说是它的能力一直在往前走。

但是在我们国家,实际上更多的强调的是任务驱动。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今年立项的是载人空间站任务,就由这个任务推动整个航天能力的提升;比如嫦娥探月工程,也就是无人探月,我们到月球背面,甚至到火星,不停地走得更远,能力也在获得提升。

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各有各的优势。相比较来说,我们的发展模式比较稳定,如果定了目标,我们的战略就非常稳定地实施下去,不管领导人怎么变,但是战略还是一如既往的往下走。

吴宝俊:是不是国家任务的驱动,也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

苏萌:这是一定的。我是2007年本科北大物理系毕业,其实当时我是想就在北大读博士,但是当时的本科导师说,还是建议我出国学习。像美国,毕竟有一系列的成熟的模式执行,它有非常成熟的计划值得我们更多的去学习。

大概在10年前后,中国航天就有了国家的支持,包括中国科学院开始有了空间科学先导计划,现在十年过去,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例子了。例如,我们的硬X望远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包括马上上天的高能望远镜和两米级光学望远镜,可以说每一个波段都已经在进行尝试,最典型的就是FAST天眼,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

吴宝俊:所以我们看得出,在最近十年,行星科学领域在国内是蓬勃发展的,科研人员已经接触到最前沿的课题研究了。有志的年轻人,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进入到这个领域。

张伟:非常欢迎,特别期待!但是我们还要清醒看到,我们的人才队伍还是有欠缺的。相当于在美国,数千人参加一个任务,随便一个好奇号火星车,就跟有一个首席科学家,带领了600多个科学家来一块儿做火星的研究,这队伍可了不得。

而我们的无人探月,就是从嫦娥1、2、3、4,从几十人扩展到上百人,有的人是从研究地球的转到研究月球,我们队伍才得以扩大。目前,我们确实与国际科学的氛围、科学家团队的组织,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我们还得不停地来扩大科研队伍,让更多的人来做这些研究,才能做出更多的科学产出。

No.6 中国航天实力究竟如何? 和航天强国的差距?

吴宝俊:咱们国家的航天实力究竟是怎么样的?

张伟:总体来说,我们肯定是一个航天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是一个航天强国。什么是强国?至少所有的航天技术在国际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这我们还到不了。但是我们发展得很快,我们有投入,也有人才。包括 “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以及嫦娥5、6、7、8号,现在都已经规划了,在稳步的前行。以及,明年上半年就要发射的空间站核心舱。

我们就是通过不断的发展,不断提升能力,向航天强国靠近。我们步步为营,这是一种稳步推进的发展模式。

苏萌:其实我们已经是第一梯队了,我们在太空中的活动,包括空间站,以及很多系统性的大规模的空间活动,已经达到了活跃度。

但是有一点,我们在科学知识的层面上,还做得比较有限。如果你看教科书里,其实很多突破技术,基本上还都是在西方国家实现的。我们正在路上。虽然有空间火箭发射数百颗卫星,但是专门进行科学探测的卫星非常有限。比如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们专门发射一个卫星,作为一个暗物质搜寻的空间设备,就是专门做基础科学的工程项目,其实这样的例子还很少。

张伟:欧洲发得非常频繁,包括美国都有长期的规划,相当于我们通过空间先导计划支持。比如第一期支持了四颗卫星,第二期支持了五颗卫星,后面还需要一次一次地再往前推,这也是一个过程。

苏萌:过去20年,我们对不同尺度的宇宙,或者太空的理解有颠覆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量依托于空间活动、空间探测的这些项目来完成,越认知越认识到有大量的在太空中的机会。

比如我现在做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尝试,意识到在地球周围是有很多小行星的,小行星周围有大量的物质,可以被人类所利用。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其实还没有走出襁褓,这是最本源的激励,包括霍金、马斯克这样的科学家、企业家去探索太空的一个原动力。

No.7 商业航天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吴宝俊:商业航天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张伟:我觉得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服务,比如马斯克的星链,打上一万颗卫星,给我们提供互联网服务,这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星链覆盖了全球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它的服务更快地升到100兆,甚至1G的速度,下载速度非常快;在遥感应用方面,在估量农业产量和景点破坏的情况下,还能监测环境污染的状态,这都可以在各个行业获得应用。再加上太空旅游,建一个太空游乐场,这些个性化的航天服务,是可以赚钱的途径。

苏萌:航天为什么会有商业模式?其实这是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上太空?太空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在哪里?

只要是在这些问题上有回答、有可能性,就有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我觉得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公司,SpaceX让人类进入太空更容易、更便宜,这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

吴宝俊:刚才我们提到了马斯克的Startlink,也就是星链计划,他准备发送一万多颗卫星上天,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有人说这种模式能够把5G都比下去,这有可能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No.8 打造全球wifi 星链会取代5G吗?

张伟:从我的考虑来说,这可能是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5G是在地面建大量的基站,从而保证我们的通信,而星链是通过卫星互联网的模式来提供通信,但是这里面实际上有几个问题:一方面是成本是不是更低?打一万多颗卫星,都是小卫星,寿命比较短,有可能有的半年就坏掉了,这就需要不停地补充;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它的速度是不是一定比地面更快?我们的5G现在用毫米波的模式,速度非常快。星链测试提供的速度是到100兆bps,按这个速率来说也相当于5G,未来有可能更快,但是就日常的需求来说,是否需要那么快的速度?

No.9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挑战

吴宝俊: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公司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或者说对传统航天起到了怎么样的影响?

苏萌:其实咱们国家的商业航天发展,时间相对比较短。大约在2014年年底,咱们国家开始开放政策,并且鼓励商业航天的发展和尝试。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我们国家出现了将近200家甚至数量更多的火箭公司、卫星公司,以及卫星服务公司。尤其是遥感应用公司和大数据公司非常多;另一方面,我国商业航天的规模和能力,和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商业航天公司来比,还不能达到特别领先的地位。

张伟:我们商业航天发展的确实很快,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现在的创新能力确实不足,因为从体制内挖人才,做和体制内同样的事情,怎么能和体制内竞争呢?我们得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情,所以创新的基因很重要。

第二个挑战就是人才,确实有时候难以为继。公司在不停扩大的时候,就从体制里挖人才,而不是自己培养人才,这不是一条好的路子。

第三个挑战就是资本。是不是能拿到政府的订单?社会资本是不是能一直投入进来?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苏萌:其实这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商业航天,一个是New Space——新航天。新航天的意思是,实现传统航天不做的模式和不触碰的技术,通过商业航天的快速试错,用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创新精神进行航天活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特别像是马斯克做特斯拉电动汽车,不可能指望着传统油车公司去颠覆自己。电动汽车的确是未来,石油汽车已经是受益者了,不会有那么强的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不能颠覆自己,这在本质上就会被束缚。

张伟:现在的商业航天,更多的是被称为航天商业化,还没有到一个商业航天的新路子上。我们下一步要走的,就是走到商业航天,需要有创新的基因、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路子。

吴宝俊:如果没有创新,商业航天就变成了航天的商业化,只是一个低层次的事儿。

有一个问题,咱们中国能不能出一个像马斯克这样的人物呢?

No.10 中国能出一个马斯克吗?

张伟:我的理解是:至少10、20年内不可能出现马斯克这样的人物。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航天环境。实际上,一方面来说,目前我们的资本用的是急功近利赚快钱的思路;第二个是人才,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其实就算私营企业挖体制内的人,也很难挖到最核心的人才。

吴宝俊:也就是说,这些核心技术人员还是会留在体制内的。

张伟:留在体制内,可以说远景更大。当我们在看不清楚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的未来的时候,其实我们不敢贸然地冒风险去外面的商业公司,包括像苏老师建立太空企业,肯定也有一些人才的难题。就是说体制内的人,还是希望在体制内做更大的事情。

苏萌:马斯克代表了一种人,他不光是一个企业家。他做SpaceX背后的逻辑,是他真的有一个焦虑——他希望地球文明变成多星球文明,在面临巨大灾难的时候,有其他的后路。

他第一个妻子写过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是:别人给马斯克的标签叫作极度成功者。马斯克之所以能成为马斯克,他的目标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所谓的幸福感。让他每天睁开眼睛就去疯狂工作的,其实是他心中的焦虑,或者说他的一个理想。

这促使着他持续不断地付出最大努力,追求极致,以及他对周围人的刻薄,包括他的暴躁脾气等等,都是对这种极致的诠释。

张伟:他个性太突出了,大部分人很难和他一块儿生活。他每周工作时间在120小时以上,相当于每天大概工作18个小时。

苏萌:我的理解是,SpaceX、特斯拉公司,包括早期跟他联合创业的人,很少有人坚持下来,他们会感觉顶不住、跟不上。因为马斯克对他们的要求,像对自己一样。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马斯克走访一个市场部门的销售人员,问他:如果车出现某种故障时,应该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一个做销售的对技术当然不太了解,回答不上来马斯克的问题,于是被马斯克开除了。

张伟:这种情况,与他招聘人才也有关系。刚创立SpaceX公司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亲自面试的,他对人才的要求是绝顶聪明、特别努力。当然,大家都是奔着马斯克的远大愿景来的。

苏萌:刚毕业的年轻人,被他的理想所打动,但是过了几年,就会发现真的身体顶不住。

美国高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很多世界顶尖的人才,不见得是完全靠培养,更是在于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反复磨平了他的负面思想、另类思维等等,教育要支持个性的发展。

张伟:我们怎么培养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个大命题。我每天和科学家们打交道,也感觉到了我们的大部分科技成果,跟踪的比较多,但是原创的确实弱一些,这可能和我们人才培养有关系。

我们从小到大,按照标准答案学习,通过刷题考试的模式选取人才,我们忽视了对创造能力、批判精神的培养。

吴宝俊:很多人认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会自然而然地积累上升。但马斯克认为不是这样,如果没有人去积极努力地推动科技进步,人类的科技文明就会下降,一直降到什么都没有。

他举了几个例子:古埃及能造金字塔,后来不会了;罗马人能造很好的下水道,后来不会了;1969年的美国人能把人送上月球,后来不会了。

两位老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张伟: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人的本能,就是探索未知。生而为人,我们就想去探索未知的东西,没有马斯克也会有别人。

苏萌:人类文明往前发展,发展本身是一定会发生的。只要文明存在,总有一拨人坐不住,可以是科学家、企业家、技术革新者,总会有少数人的突破。

可能这种突破,大部分都是无用的,这些知识积累不能马上变成现实。但是这种突破会像一个射出去的箭,产生很多的周边影响,这个箭头一定是始终不渝地向前发展,不会去想为什么要往前“跑”。“跑”,本身就是诉求。

苏萌:马斯克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不同的行业里面都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有远见,能够看到文明发展的方向,例如霍金、卡梅隆等,他们付出努力或许会失败,但是他们传达了自己的信仰和信念。

马斯克为什么会选择做电动车行业?他并不是看好这个行业,甚至他觉得特斯拉电动车行业大概率是失败的。但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该发生的事情,这是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变革,他不想等别人来完成。所以我觉得,马斯克代表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希望文明往前发展,希望可以亲眼看到心中想象的美好世界到来。做这些事情,不是因为它容易,是因为它应该。

张伟:从马斯克和SpaceX的发展路径来看,实际上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我们的航天应该怎么发展,促使我们更快速地往航天强国进步。

我希望中国也能涌现更多有理想、有情怀、有动机、有坚持、有专注的航天人才,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把我们的航天事业做得更强更大,让我们更快地走向更遥远的未来。

吴宝俊:无理性,不真相。这个节目不一样,三个专家坐一块儿,个个都顶诸葛亮。

埃隆·马斯克不止肝,还特别氪,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火箭成堆发射,我们希望将来中国,也能有马斯克这样的传奇人物。

无理性,不真相!这档全网智商最高的科学文化聊天节目——《理性派对 新科技发布厅》第二季强力来袭!这是一场高手间的高能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与博弈之中,邀请您一同看见理性的力量。

在第二季的10期节目中,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组局对谈,深度探讨脑机接口、新基建、抑郁症与脑科学、癌症与免疫疗法、弦理论、传染病、人才竞争、电子游戏、商业航天、养猪里的科技等前沿热点话题。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此返回爱影视

546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东周边超震撼打卡地,佛手、天梯、玻霸,古龙峡这么玩太刺激了
上一篇 2020-11-27
下一篇 2020-11-27

相关资讯

更多
  • 爱影视苹果APP安装教程!苹果用户必看!

    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公告 阅读:0 发布:2023-09-19
  • 爱影视APP使用教程!所有用必看

    爱影视APP下载地址:https://2ys.app/APP内置接近多条播放线路!!所以很多用户在播放的时候容易出现某条线路播放失败或播放卡顿,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播放与线路选择说明一:关于播放:遇到无

    公告 阅读:0 发布:2023-07-04
  • 菲比·沃勒-布里奇新加盟《夺宝奇兵5》 角色神秘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夺宝奇兵5》曝光新剧照,菲比·沃勒-布里奇饰演印第安纳·琼斯的教女海伦娜,是个神秘角色。

    头条 阅读:497 发布:2022-11-29
  • 新片《五月十二月》杀青 波特曼联合摩尔主演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1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主演新片《五月十二月》近日已杀青。托德·海因斯(《卡罗尔》《远离天堂》)执导...

    头条 阅读:958 发布:2022-11-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