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友情提示:研究历史,建议看史书。史书也未必是真的,依旧需要自行判断
郑重声明:
本文所述民俗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请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进行深入理性阅读,切莫误解。
笔者无意于激发、引导各种不良情绪,更无意于影响、重构读者朋友们的心理认知。
【序】
秘境布拖,位于中国西南部大凉山腹心地带。
这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如同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崇山峻岭间;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彝族同胞,在这片虽贫瘠却多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顽强地繁衍生息。
这里的山与山,因白云而相依;
这里的坝与坝,因绿水而相融;
这里的人与人,因质朴而相连;
这里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
这里的火把节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在这里能领略到大凉山最美的景致;
在这里能体验到彝家天堂最浓郁的风情;
在这里能品尝到浓香扑鼻的砣砣肉和清香爽口的酸菜汤……
【一】
解放之前,这里仍然停滞在奴隶制社会阶段。
当时的彝族同胞还保留的一些最古老生活习俗,或多或少的烙着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的印记。
其中最有特色的恐怕要算砣砣肉与酸菜汤了。
布拖又称吉拉补特,是彝语“补特”的音译,“补”指刺猬,“特”指松树,意思是“有刺猬和松树的地方”
“砣砣肉”,顾名思义,就是把肉类砍成一砣砣,然后煮食。
按照彝家的习惯不论是猪、牛、羊肉,还是鸡、鹅、鸭肉,最正宗的吃法,都是煮砣砣肉。
肉汤里放酸菜,煮沸即成“酸菜汤”。
吃砣砣肉,喝酸菜汤,便是一顿丰盛的筵席。
逢年过节,彝寨里宰杀了猪、牛、羊,都要砍成砣砣肉,选一位公正无私的人,把肉按肥瘦优劣平均分成小堆。
摆在竹席上,有多少户(人)分多少堆、每户(人)一堆。
杀年猪
这也许与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狩猎,所获之物要按照人头平均分配的遗风有关吧。
倘若有客人在场,那么就要先分给客人一份,并且,这份的质量要更好些。
因为彝家人甚是好客,有朋光临,必予热情款待。
【二】
既然说到了好客,那么我们不妨暂时忘掉这肉香,去看看烟火缭绕中的礼仪。
客人被迎进屋,主人必定热情招呼。
画面就是主人家谦和诚恳,客人倍感亲切。
宾主坐定(后文再讲座次)之后,主人家先散兰花烟。
这兰花烟是彝家人特制的一种土烟,寻常地方是见不到的。
在彝家的文化组成里,兰花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彝家的人文习俗,都或多或少与兰花烟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兰花烟是彝族人特制的一种土烟,寻常地方见不着,只有在四川彝族人长期居住的地方方能找到。
这里还有段多情的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在大凉山山麓,有一对痴情恋人,女的叫兰花,不幸离世。
男方悲伤不已,日夜思念,茶饭不思。
一日,兰花的坟上长出两株野草,分别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朵,一株淡黄色,一株淡蓝色。
男方将黄色花朵采下用火点燃,闻到一股与自然生长的兰花相同的清香。
他把这清香看成是兰花姑娘传递给他的爱恋信息,却又不忍心采撷损伤了蓝色花朵,就把黄花采回,切制成丝状,日日抽吸,吐出心中忧伤,以寄托对兰花姑娘的思念。
于是,每年仲夏兰花盛开时,彝家人就把兰花和叶子甚至是根茎一并采摘,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至半干后收拢堆放捂好;隔几天再晒至六七成干后,连梗带叶捶软切细,捂上两天后再晒干。
经过几次曝晒才能使用。
这种制烟方法,世代相传。
同时,兰花烟也就逐渐被彝家人视为“子孙烟”。
他们认为这兰花烟的烟雾是来自天上的云朵,一吸一吐之间就又回到了天上,这烟雾缭绕不断等同于子孙也会连绵不断,是传宗接代的标志,象征着家家户户人丁兴旺。
于是,每逢喜庆节日,或有客人上门时,都必定会拿出放好的兰花烟请客人吸一杆。
不论吸不吸烟,都有一份。
若是拒绝,就等于驳了主人家的脸面,也不是很好的兆头,下次见面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
兰花烟,名字虽然文雅好听,但烟气味道浓重,劲头十足,一般抽不习惯的会感到头晕。
客人如果不吸烟或不习惯吸这种刺激性较强的烟,待一会儿可以归还给主人。
其实,兰花烟还有另一段传说,说它起源于诸葛亮征讨南蛮,是蜀兵为解决当地瘴气而吸食引进。
这一传说,在相关历史资料里有所记录,但并没有一个最终的论证。
不过,笔者还是更喜欢那段兰花姑娘的故事。
【三】
彝家人有两样东西是最不能缺的,一是这兰花烟,二便是酒了。
散烟毕,主人就该依次敬酒。
彝家以酒为贵。
“一个人值一匹马,一匹马值一瓶酒”。
酒在彝家人的社交活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几乎一切事情,都少不了酒。
平民农牧酒、请人帮忙酒、家族内部酒、和睦团结酒、亲戚朋友酒、相互问候酒、纠纷调解酒,“德古”长者酒、青年小伙酒、英勇善战酒、女儿姑娘酒、能工巧手酒、迎宾待客酒,吉祥如意酒……
林林种种、数不胜数。
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阿妹子会捧出一坛自家酿的美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枝锦竹或麦杆,凡从门口路过的人都会被热情相邀,用竹杆咂吸几口。
因此,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已成为了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
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只要斟上一杯酒给他喝,事后哪怕是来不及煮饭给他吃,客人也不会见怪。
俗语道:“腊肉无味,加盐给客人吃;荞酒不香,加蜜给客人喝”。
彝家好客,劝酒自然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
客人若是不懂事儿,坚辞不饮,主人则认为自己怠慢了客人,使客人看不起自己,于是自尊心将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所以主人敬酒时,客人即使不善饮,也应毫不迟疑地接过来抿上一口, 以示对主人家的尊重。
这就足见主人敬酒的份量了。
彝家常常是一碗酒轮流传递着喝。
喝后要以左手指横擦碗沿,然后一只手递碗,另一只手护在前一只手腕前,以示礼貌。
在彝家做客,带点酒作为见面礼,主人会很高兴。
但不要见面就送,要坐一会儿后,说明“礼轻不好意思拿出来”, 这才交给主妇。
【四】
客人进了屋,主人一家方按辈份而入。
就座的方位很讲究,正屋火塘上方为客位,客人左侧坐男主人,右侧坐女主人,下方坐未成年的孩童。
火塘四周铺有竹笆,是供席地而坐的。
客人进屋后, 应在主人的引导下较快地坐下来,不可站立迟迟不坐。
请上方坐是主人对客人的最大尊重。
“上方”指的是锅庄边的首席位置,这个位置离火塘最近,火烤烟熏,有时燥热难耐,眼泪直流,甚是难坐。
但“坐上方”的客人却不得避让,更不能乱走动,因为这是一个神圣、庄严的位置;
世代生活在大凉山的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
祖祖辈辈崇火、尚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结,更将火视为光明的象征;
火塘,是彝家人的灵魂,祖宗神灵的化身;
彝家人对待火塘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火塘的锅庄石或三脚架,不能用脚去踩,更不能往火塘里吐唾沫、烧烤不洁之物。
火塘,是彝族人的灵魂
“嘎尔”汉译为锅庄石,锅庄与火塘紧密相关。
它也有着各种版本的民间神话传说;
其一就是认为它是古代彝族英雄阿依迭古的化身。
阿依迭古死后在三个地方火化,立了三个坟,用三个石头做标记。
彝族的三锅庄石支撑锅习俗来源于此。
有资格坐锅庄上方的客人,充满了光荣感,自豪感。
可谓高高在上,当仁不让了,所以即使不好坐,也要坚持坐。
火塘里的烤土豆,可以就蘸着干辣椒面吃
注意,下文所涉及的有些就是清末、民国到解放初期民改前的历史相关了,切勿混淆。
那时,彝族还在等级社会里徘徊,民风彪悍,等级森严,相对处于一个封闭的国中国状态。
据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的资料介绍,在清末民初时,凉彝社会共分成五个等级,是个橄榄形分布,两头小中间大,符合大多数事情的规律。这里就不方便一一介绍了。
这个等级社会最有意思的一个特点,是各等级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分离。
这是因为展开下文的确绕不过去这些称谓。
解放前,土司的宅院
过去,白彝家的主子坐在自己家的上方,但若黑彝来了,白彝必须把刚才坐的位置让给黑彝坐,即使白彝是位老年人,黑彝尚年轻,也不例外。
当然,土司到黑彝家,黑彝亦必须让土司坐上方。
只有巫师坐上方,即使见了土司,也可不起立不让座,稳坐上方。
过彝族年的三天日子里,可以不讲究,以显示土司、黑彝头人对下人的宽宏。
当然,这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为了历史的缘故才讲给朋友们听一听。
【五】
彝家待客的方式很多。
客人进门,酒是见面礼;
不见血,不放归。
所谓“见血”, 就是宰杀家禽家畜。
若宰杀畜禽,最隆重的,用 “四只脚杆”(猪、牛、羊);
次隆重的用“两只脚杆” (鸡)。
宰杀之前,必先示客人过目,其意为告诉客人,此乃活蹦乱跳之物也,健壮清洁,非瘟非死,客人尽可享用。
主人家再当着客人的面说几句客套话,大意是贵客临门,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只有尽点心意,请各位亲朋好友多多包涵。
客人则出于礼貌说:请不要破费,确实不敢当,并欠身,客套地做出阻止的动作,主人家当然仍按自己的意图来办。
彝族人喜欢吃肉,特别是喜欢吃猪肉。几乎家家都会养个三四头猪
是不是也有中止的呢?
有,那就是有客人与主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客人觉得太破费了,会给主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而坚决地制止。
但是,请牢记,这种制止要以不伤害主人家的自尊心为前提。
单人做客,这举动大多也无啥妨碍;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客人较多的场合,那时,就应尊重别的客人的意思。
不然,别的客人和主人家对你的举动便会产生疑问,会认为你还有别的意图。
然而,主人家杀猪杀牛、杀羊杀鸡,那就有所讲究了。
一方面是由主人家的经济状况和负担能力为条件;
另一方面则是视客人的身份而定,客人是贵客,主人家身份也高,才有可能杀牛待客。
彝族话叫“乌色色脚”,意为猪肉坨坨
杀牛款待客人实际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民主改革前,只有土司、黑彝大头人才有权得到这种礼遇。
若是杀牛款待土司,不仅要杀一头牛,并且还要再杀一头猪或一只骟羊或一头小猪儿,但无论如何,都必须杀一只阉鸡给土司吃,土司当时并不吃牛肉。
换句话说,为招待土司而杀的牛、羊、猪不过是显示土司的威风罢了,肉是被众人分吃了。
土司坐在上方,主人家在土司面前敬一坛酒,黑彝、白彝都要叩拜。
黑彝跪单腿,可着地,也可稍离地些许,视身份而定;
白彝跪双腿,向土司请安均双手合十,拜毕,面对土司请安,弓腰退出。
合十礼的梵语原意为“向你鞠躬致意”,在行礼时双掌合在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和尊敬。
在场合上,土司本人只吃一口鸡肉,以显示土司的身份至高无尚。
但一定要留一腿牛肉 ,献给土司带回去,牛皮则送给土司随从中有身份的人。
土司吃鸡肉,犹如举行一场仪式,先把鸡打整干净,全鸡煮熟,用一木质圆托盘盛出。
此盘直径约60厘米,土漆彩绘,平常藏而不露,非庄重场合不显示于众。
盘中还放一把匕首和煮熟的鸡肝,鸡肝上再搁上一小块金或银。
两人弯着腰,和盘托到土司面前。
此时,随从要侍候土司用酒洗手,待其净后,随从即从盘中取匕首把鸡的左翅膀断下,垫在鸡下,再撕下一小块肉,呈予土司。
土司接过来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待土司咽下后,其余的人,方可进餐。
当然,婚丧嫁娶时,所杀牛的含义又有所不同,这时目的才是大宴宾客。
【六】
杀羊与杀牛比较,较为平常,但仍不失隆重。
但是,也非一般客人所能享用,杀骟绵羊为上,绵羊次之,山羊再次之。
事实上并彝家不用刀杀绵羊,而是随手捡起一根小木棍在羊颈上敲一下,象征性地表示“杀羊”。
实际操作是将羊角紧握,压紧羊身,反扭羊头,断其颈,窒息而死。
杀山羊就不同了,硬是要动刀,割断其喉。
故杀骟绵羊或杀山羊,有见血不见血的区别。
煮羊肉时,一种方法是砍成砣砣肉直接煮。煮熟后捞出拌上盐和其它佐料,就可以吃了,也就是砣砣羊肉。
另一种方法也是将羊肉砍成小砣砣煮“连汤肉”,所不同的是这种煮法当羊肉将熟时,用一砣锅巴盐放在火里烧红,将生羊油盛在器皿中,投入锅巴盐,炼好羊油,再投入锅中,肉味更鲜。
现在少见锅巴盐了,但是要做这种羊肉也不难,只需找一个卵石代替锅巴盐,风味也不减。
背着“锅巴盐”拾级而上
倘若杀猪,用杀猪刀捅一刀放血。
褪猪毛不是用开水烫,而是用柴草烧,毛尽之后,洗净、剖腹、去肚杂,肉亦砍成砣。
但砣砣肉要大些,不少于半斤左右,以显示主人大方、好客。
肉煮熟之后,先待客人。
杀鸡待客的规格不算高。
一般在叔侄、兄弟或常来常往的朋友之间不甚拘于过多的礼节。
名为杀鸡,其实并不动刀,而是掐住鸡胸脯,活活掐死。
然后火烧褪毛,再洗净去肚杂,不论鸡大小都砍成十二砣。
脚爪、内脏可给小孩先烧吃,鸡肉煮好后,尽端给客人,客人吃了一至二砣后,就要端给主人家,一再表示足够了,吃好了;
然后主人再把鸡肉分给小孩和家里人吃,大家共享。
一只鸡,肉不多,若客人放开量吃,那么,其他人就只能喝点汤,或者连汤都喝不到。
所以,客人吃鸡肉时,千万不要忘了旁边还有人,这样才不至于引起主人家的反感。
如果吃了三五砣还不住手,那么,就在主人家面前现馋相了。
值得一提的是, 不论杀牛、羊、猪、鸡款待客人,所喝的汤,都是一种汤——酸菜汤。
可见彝家人与酸菜汤的不解之缘。
如果说以上是彝家的正宗大菜,那么,用仔鸡做的汤就要算作下饭小菜了。
做法是将仔鸡掐死,火烧褪毛,洗净去内脏。肉烧熟后,乱刀剁碎。
将辣椒放在火上烤至焦脆捣碎放入,加盐、花椒面、葱、蒜、木姜等佐料与肉拌和,加水冲搅即成。
吃时不分主客,共同就餐。
彝家款待客人,甚是热情。
但是,主客是不会同时同席进餐的。
所谓席,并没有桌子和凳子,而是蹲着围成一圈,客人总是先吃,主人在旁照料。
吃了一砣肉,喝了一口汤,主人都要及时添加,决不会冷淡客人。
但也要同吃鸡一样,不应吃完。
【七】
倘若是杀小猪儿,则较能全面地反映彝族的饮食文化,而且较为大众化。
首先要选一头 15——20 斤左右的健壮仔猪;
为什么要如此界定?
因为重量小了不划算,重量大了却又不好吃;
杀之放血,并不清洗,直接将小猪儿置于柴火上褪毛,毛尽直烤至皮焦黄,剖腹去内脏、肢解,分成好多小砣砣,然后又放到火里去烧,烧好之后,掏出来就吃了。
不清洗,据说是因为没有沾上水的肉更香。
仔猪的头(至少要留下半边)、脚、心、腰、肾等可撒盐少许,置于火塘中烤熟。
烧肉可以先享用 (权当下酒菜,正式吃饭时,不宜喝酒)。
烧肉不仅仅只有这层意思,还有另一番用意,即是先请客人品尝品尝。
外焦里嫩的烤小猪儿肉
小猪儿肉则砍成二三两一砣,置于铁锅中,加水刚好淹没肉块,猛火急煮,待水沸泡子散尽,即可捞出,拌上盐、辣椒面、花椒面、葱、蒜等佐料,即可食。
故有人开玩笑说:“汉人不,彝人涨不涨(沸);”
意思是汉族吃肉要煮,彝族吃肉只等水沸腾便算熟了。
其实煮小猪儿肉,掌握火候十分关键。
火候不到不熟,久煮则又失之嫩脆,火候合适,财肉味鲜美香酥,十分可口,令人食欲大振。
小猪儿如果在15斤以上,还有一种吃法。
做法与前面提到的“仔鸡汤”做法相似。
就是把小猪儿杀后,火烧褪毛、去内脏,将肉砍成小砣,火烧烤至熟。
辣椒一定要烤至焦脆搓碎,再加花椒面、葱、蒜等佐料与烧肉拌和,冲入一定量冷水即成。就餐的人,用豪猪签扎肉吃,可谓别有一番风趣,没有豪猪签,也可用竹签代替。
还有一种辣子汤,用料主要是内脏,洗净烧烤至熟,乱刀剁碎。
辣椒烤得焦脆搓碎,再拌以盐、花椒面、葱、蒜、木姜等佐料冲冷水搅拌即成。
连汤带水,喝汤吃肉,麻辣俱全,更有一番风味。
奇怪的是“仔鸡汤”、“仔猪肉汤”、“辣子汤”都是用冷水搅拌而成,即使从来不喝生水的人,吃了也不会闹肚子。
究其原因,可能是得益于高山气温低,泉清水质极佳之利,加之葱、蒜有灭菌作用等原因吧。
据说,民主改革以前,黑彝头人想宰一头小猪儿吃,必先选出一头健壮的,以羊奶饲之数日,方肯宰杀。
并且还要留下几砣,第二天烧烤独自享用。还有,客人吃了小猪儿肉后,往往要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 某月某日在某家,主人家杀了一头“大猪”款待自己。
当然,渲染的目的无非在于抬高自己的身价。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杀小猪儿是颇有名气之举。
当客人吃饱喝足之后,向主人家告辞时,主人家还要将刚才留下的半边猪头作为奉送给客人的礼物(杀羊送一只前腿或后腿)。
临行前,主人还要说几句客气话。
大意是:各位亲朋好友到我家来作客,给我添了光彩,但是我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诸位耍也没耍好、吃也没吃好,奉上半边猪头(羊腿),以示歉意。
客人不必推辞,接过来,再说几句吉祥话,大意是:祝主人家大小平安。
就可以离去了。有时还附带赠送一个荞粑粑。
这半边猪头,客人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走到半路将它分吃了;
二是一人带回家中给妻子儿女吃;
三是再转送给其中一位同路客人。
转送给谁,谁就要将同伴带到家中,再杀一头猪或羊款待大伙儿。
当然,这也是一种荣誉,表示同伴对他的信任和尊敬,如果你不笑纳,就不尊重同伴了。
时尚化了的烤小猪儿
【八】
彝家的酸菜汤,不仅仅限于吃肉时用肉汤煮。
平时也以酸菜汤为家常菜,只不过肉汤加猪血、木姜更为鲜美,猪血也很鲜嫩可口罢了。
平常煮酸菜汤,先把水烧开,然后投入酸菜,放点盐或其它佐料即可。
酸菜的做法也很简单。
彝族家家户户都有一只盛酸菜的木桶。
先将新鲜的青菜、白菜或圆根菜洗干净,置于铁锅内煮熟,捞出投入木桶内,压紧浇上“酸水”发酵,一天即成。
圆根酸菜是彝族传统美食
“酸水”的做法是取磨了豆腐后的“豆膏水”置于木盔内密闭数日而成。
一旦成了酸水,可以反复使用。
做好了的酸菜可置于桶内,随吃随取,十天半月不变质,十分方便。是居家过日子的家常菜,一天也离不了。
如果把鲜酸菜捞出来晾晒干,便于贮藏,经久不坏。
用时只需少许,味就出来了。
彝族传统酸菜即可以作美味菜肴,也可以做鲜味可口的调味品或佐料,如在鱼汤里加点彝族酸菜,那味道更是可口;
如果在洋芋里加点彝族酸菜或在米豆里加点彝族酸菜,让你食欲大增。
“酸菜汤”酸而不涩,清香爽口,有利于增强食欲,所以彝家至今仍然喜欢喝酸菜汤。
彝族群众喜欢喝酸菜汤,也许是因为布拖山高,气温低,主产粮食作物是洋芋、玉米、荞子、燕麦。
他们常年以这些粮食为主食,喝酸菜汤清香爽口,消饱胀,有利于消化,可能这是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酸菜汤还有两个妙用。
一是减肥, 彝族向胞,绝少见肥胖者。
二是醒酒,若喝醉了,煮一碗酸菜汤喝了,效果甚佳。
另外,酸水还可以用来“点”豆腐。
【尾声】
再次强调一下。
可能在大多数人印象里,黑彝是奴隶主贵族,一言九鼎,豪华富有,仆妾成群;
白彝是奴隶,被统治阶层,卑弱贫穷。
其实并不都是那么回事。
首先,白彝不算是奴隶,而是平民,或者叫自由民,他们占凉彝人口的一半。
第二,白彝不一定都比黑彝穷,事实上有的白彝很富,拥有大量土地财产,甚至还有奴隶,所以也是奴隶主。
第三,凉山彝族社会有五个等级,并不只有黑彝和白彝这一对欢喜冤家。
再有的就是:
彝家人也不是一味强调吸烟有利的,在彝族的训世诗《玛本特依》中就有“一户人家要富裕,使用三把锄头;一户人家要贫困,拥有三个烟袋”的告诫,这里虽说暗指旧社会的鸦片烟,但也反映了彝族人民对抽吸兰花烟的认识,这也是一种社会文明和健康意识进步的表现。
还有的就是,彝族最看不起喝醉的人,讲究喝酒时“喝一碗价值一块金子,喝两碗还值一块银子,喝了三碗喝醉的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喝酒要有酒德,保持形象,适可而止
70年前,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受制于历史、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自然风光旖旎的凉山州,一直难以摆脱贫困的阴影。
但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彝族这个伟大的民族举着火把一路走来。
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狂欢节”、“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
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先民创造了语言文字(彝文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诗赋歌舞(“训世之书”《玛牧特依》、“创世之书”《勒俄特依》)、服饰漆器等文化瑰宝,无不闪耀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伟大智慧。
本文结束之前,笔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族名由来。
以前是蛮夷的“夷”,一人一把弓;
是伟人毛泽东亲自改“夷”为“彝”。
彝的本意是“鼎”,拆解开来看,可以理解为上面是房子,房里有米有丝,有吃有穿,寄托着伟人对这个民族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阔步奔小康。
布拖的巨变,百闻不如一见,何妨去看看?
啰里啰嗦地写下许多,但
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爱影视APP下载地址:https://2ys.app/APP内置接近多条播放线路!!所以很多用户在播放的时候容易出现某条线路播放失败或播放卡顿,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播放与线路选择说明一:关于播放:遇到无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夺宝奇兵5》曝光新剧照,菲比·沃勒-布里奇饰演印第安纳·琼斯的教女海伦娜,是个神秘角色。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1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主演新片《五月十二月》近日已杀青。托德·海因斯(《卡罗尔》《远离天堂》)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