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这段历史,不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历史的眼光里,从来就没有什么胜利者,只有冥冥间为彼此造就的对手。唐与吐蕃,在共存的二百多年中从对峙到和亲,再从联盟走向交恶,直至双双灰飞烟灭。赤岭河源,和战张弛,远非教科书上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那般简单,也不是靠刻意地回避能够被遗忘或扭曲的
公元七六三年的长安,见证了这风风雨雨中的一个短暂瞬间。
安史之乱一场浩劫,偌大的唐帝国如病去抽丝,虽勉强维系,早不复贞观天宝年间的强盛繁华。曾以“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闻名天下的西北边防,随着哥舒翰的陨落和十万精兵陷于内战而名存实亡。反观吐蕃,自文成公主入嫁起开始学习和吸收唐朝先进技术数十年,统政平乱于内,收伏番属于外,到赤松德赞赞普即位时其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对外扩张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吐蕃军队原本不善骑战,但仰仗其重装步兵所向披靡,将先前与唐反复拉锯争夺的石堡城等地收入囊中后,进一步把目光投向河西(今陕西甘南)与关中一带。
河西多水草丰美之地,自古为中原王朝西北马场所在,况且凉州西通四镇,东卫长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此军事要地,却在安史之乱数年间,“尽蕃戎之境,淹没者数十州”,以致四镇孤悬、关中震动。七六三年二月,史朝义兵败自尽,唐代宗李豫也在宦官集团的支持下巩固了皇位,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西面的威胁。
是年十一月,正是秋高气爽时节,李豫却因为大将仆固怀恩被逼出走而郁闷不已。忽然宫外传来百里加急的快马文书,接过一瞧,是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的奏折。封印盖得歪歪斜斜,扎束凌乱不堪,究竟什么事情如此紧急?不过草草数字,让皇帝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吐蕃军数万入寇,泾州刺史高晖献城,虏军前锋已至奉天、武功,臣当死战,乞主上速避其锋芒。
李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吐蕃士兵难道是天兵天将,怎么会突然从距长安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冒出来!兰、河、洮、邠诸州守将全都人间蒸发了么?
问题出在当朝红人、元帅府行军司马程元振的身上。此人本是个宦官,恃其拥立之功,自从扳倒另一重臣李辅国之后日发骄奢,竟然擅自扣下吐蕃犯边的消息。此等军机大事,纸里毕竟包不住火。殿堂之上,面对皇帝和满朝文武的质疑,程元振还敷衍道:“吐蕃趁我间隙,年年入寇,不过掠扰方寸,旋即退去,不足以为陛下之患也”。
“掠扰方寸?可如今蕃军都快打到京城了,怎么不早通报朕知道?”
“这……臣已命朔方军连夜增援,可保邠州武功无虞。未禀告陛下,以免徒增烦忧耳。”
李豫一听,立马气不打一处来,“那些仆固怀恩的手下,连朕都调遣不动,会听你的摆布?真是老糊涂了!朕忍了多时,是念你昔日有功,难道你还想把江山送给吐蕃蛮子?!”
李豫虽立于乱世,其实并不算个昏君,在位期间大力整顿财政、改革弊制,虽乏知人善任之举,却以其仁厚而闻名。高晖是安史降将,代宗皇帝看不见此人脑后反骨,结果深受其害。
见皇上勃然大怒,满朝文武无人敢作声。眼下神策六军精锐多征战在外,而朔方军不反戈一击就谢天谢地了,其他藩镇诸军要么难堪大用,要么远水解不了近渴。大敌当前百官束手,李豫不免忿忿,却也无可奈何。各人纵有天大本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还是盘算如何逃命要紧。留守之责谁可胜任,只恨孔明早生了五百年,思前想去,这出空城计非得请那位老将来唱不可!
古为今鉴,远自文种、商鞅、白起、韩信,近至来瑱、李光弼,连仆固怀恩算上,莫不以功高镇主引祸上身。偶有独善其身者,盖因看淡权位名禄,豁达顺应方进退自如。富于传奇色彩的中唐名将――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老将军平乱之后自卸兵权,赋闲京城已有些时日,此刻接过委任关内兵马副元帅的圣旨,实在有些哭笑不得。先前要求朝廷加强西线防备的数次上书都石沉入海,等大兵压境皇帝脚底抹油准备开溜,却命他一个光杆司令辅佐雍王李适抵御吐蕃,还能起多大作用?不过,数量并不决定一切,郭子仪前历邺城之败,后以单骑退回纥,这个道理自然明白。
自古关中“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加之潼关天险,为何全同虚设,竟使长安常不安?
实际上,函谷、潼关坐落于长安以东,面对来自中原的威胁可凭险固守,事若不济则西走入川,如玄宗当年逃亡的路线。唐蕃舅甥之盟自大非川一战始现裂痕,百年来干戈玉帛无常。安史之乱年间,吐蕃已先后越过关中西方天堑――散关和大震关,唐朝再无险可守。加之长安向来有城无防,代宗皇帝此时别无选择,只能一路东去。
秋雨梧桐叶落之际,皇家车马浩荡出城。李豫回望长安,不见西山日暮,无限惆怅涌上心头。短短六年时间,大唐换了三朝皇帝,却不得不再次放弃京城(更有甚者,后来被立为太子的李适继位后竟也“发扬传统”,在泾原之变中仓皇出逃)。
这边厢郭子仪已告别家人,带着区区二十多名亲兵往相反方向奔赴咸阳。郭子仪对蕃人之野蛮早有耳闻,一直牵挂着在前线服役的儿子郭暧、侄子郭昕和吕月将等老部下的消息。奇怪的是,路上逃难的民众并不多,询问一二,才知道此次蕃军虽长驱直入,尚不曾大肆烧杀抢掠,军纪也比过去收敛了很多。众人心下稍安,郭子仪却忧心忡忡地说:“往日蛮子犯境只为掠夺财利,观其今日之举,果真欲图我大唐江山!”
唐朝积重难返,确实助长了吐蕃入主中土的野心。不过此次吐蕃兴师动众的来头却荒唐得可笑――唐朝欠我岁绢5万匹,大唐皇帝要为此谢罪。实际上吐蕃所称先帝肃宗“输帛绢,割土地”的许诺始终没有任何汉语文献记录可循。若论岁贡往来,吐蕃对唐的拖欠更多,倒没听说赞普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百里之外的渭水渡口,吐蕃军队的先锋官论赞热率领五千轻步兵正陆续渡河,秋风吹得五彩经幡军旗呼呼作响。南岸的树林里有两千多双眼睛紧盯着这一刻,手中箭已挂弦。唐军主官吕月将早就预料到,数量居绝对劣势的唐军只有靠突然袭击搏些胜算,于是放弃渭北营盘城防而在此设伏,已经静候多时了。
吐蕃大军势如破竹,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泾州、邠州的不战而降。一路高歌猛进冲昏了论赞热的头脑,居然忘记向对岸派出警戒哨,自然要为轻敌付出代价。“渡河未济,击其中流”,一声令下而弓弩齐发,类似的场面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不知上演了多少遍。箭借风势嗖嗖地飞过,转瞬间蕃军中箭、溺水者不计其数。唐军抽出短刀,蜂拥冲出树林涌向河滩。蕃军措手不及,一场惨烈的近战过后,论赞热眼看难以支持,不得不在血色黄昏中率残兵退回北岸。
“你个废物!”随后赶到的吐蕃前军大将尚息东赞勃然大怒,若非属下求情,几乎要在阵前对论赞热军法从事(“废物”得以苟活,二十七年后被唐将韦皋生擒)。“高大人”,他转过头来,“你不是说取道周至渡口最为便利么?”一旁忐忑不安的降将高晖连忙解释道:“此地本不曾设防,今日遭遇的唐军是必定是吕月将手下的步弓手,原本驻扎在武关,不知何故到了渭南。不过将军放心,往东不远处就是司竹园渡,他手下区区两千人肯定顾此失彼,攻之必克。”尚息东赞听罢半信半疑,命人报与中军元帅定夺。
意外遇到闻讯赶来的六子郭暧,郭子仪才知道,吐蕃统帅是那位同样久经沙场的老将达扎路恭(stag-sgra-klu-khong,Tagdra Lukong,汉名马重英)。此人在对大食和突厥作战中屡建功勋,名震中亚,深为赞普所倚重。“奉天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敌军,除了吐蕃本部,还有不少裹挟的汉人、党项和羌人,恐怕有数十万众”,闻郭暧此言众人皆惊栗不已。
郭子仪笑对左右道:“这下可好,连倚老卖老都不顶用喽。”其实他心里明白,现实的战略重点已经不是保卫长安,只有退求其次,在敌军占领长安后设法尽快收复,阻其进一步东进――以空间争取时间。事不宜迟,眼下召河东朔方军来援是重中之重,但其中利害关系错综复杂,非以心腹之人联系不可。
郭子仪唤过郭暧,低声吩咐几句,命其连夜兼程赶往河东。长孙全绪领三千精骑沿小路奔赴京东蓝田,务必赶在蕃军之前控制七盘岭咽喉要道,掩护代宗一行。至于程元振那里,虽然他已在皇上面前失势,毕竟仍掌管着行军司马的印信,姑且派中书舍人王延昌去索援兵,有枣没枣打三竿,但无论程同意与否,都要设法把大将张知节的禁军带到蓝田会合。其余人等协守咸阳,凭借城高墙厚,保持对敌人侧后的压力。
众人各自领命行事。郭子仪则亲自压阵,逐渐收拢各路部队交替东撤,作为日后反攻的本钱。只是吕月将的兵马自前日报捷之后再没有一丝消息,让郭子仪心中不由隐隐忧虑。
入夜,持续了整天的闷热未有丝毫消退。达扎路恭率蕃军主力趁着黑幕的掩护衔枚疾进,在司竹园悄然渡过渭水,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抄迂回。吕月将准备撤出终南镇时才发觉,已经太晚了,两千精疲力竭的唐军顿时陷入一面临水、三面受敌的困境。在震耳欲聋的号角声中,吐蕃士兵披挂重甲,“周体皆遍,唯开两窍”,列阵步步逼近。唐军困兽犹斗,怎奈射出的箭竟如毛毛雨一般,伤不得对方半分。众寡悬殊的战斗渐渐演变成一场屠杀……战场复归寂静,少倾风起电闪雷鸣,大雨终于倾盆而下,渭水里泛起片片血红。(新旧唐书记载吕月将仅以身免,资治通鉴则说吕月将被俘,故不知其所终。)
翌日,蕃军沿终南山麓加速东进,离长安已不到五十里。京城笼罩在一片混乱和恐惧之中,乱军趁机大肆劫掠,名门士族多四散奔逃,可怜市井小民只好听天由命了。
代宗皇帝一路上提心吊胆,同行的朝臣宗室多娇生惯养,行动迟缓。吕月将以卵击石争取了不少时间,李豫等人却茫然不知,风声鹤唳之下,几乎把后卫掩护的长孙全绪部队当成了吐蕃追兵。惊魂方定,前方陕州地界又发现一队人马,幸好来的又是赶来护驾的神策军。来得早不如来的巧,这位神策军领兵宦官――当年邺城六十万唐军大溃退的罪魁祸首鱼朝恩――只因皇上落难之际护驾有功,此后风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郭子仪等则绕道渭北、商州驰抵唐军预定集结地蓝田。一路上征集军资还算顺利,百姓与其说是遵从皇谕,不如说更看重郭子仪的威名,纷纷前来投奔,加上招拢沿途散卒差吏,逐渐聚起数千人的队伍。奇怪的是,郭子仪却对禁军统领张知节一番私下交待,责其副将王甫携部下解去兵甲,四散而去。王延昌先前好说歹说才把这几百号人从皇上身边带回来,听到此事连忙赶来劝道:“这些禁军兵士虽偶有劣迹,今正用人之际,为何不给他们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不料郭子仪两手一摊,“人都打发走了这大半天,现在追也来不及啦!一群市井中人,入伍不过为了逃避赋税,这些禁军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不如早早遣去……”
与此同时,在河东重镇蒲州,星夜赶来的郭暧顾不得洗去征尘,直闯朔方军大营求援。值守将浑日进无奈地回答:“眼下仆固元帅不在此,谁也做不了主。”郭暧力争道:“他拒不奉诏,已显异心,难道大家都看不出来?”旁边河中行营副使范志诚应声而出,“六公子,元帅久为奸人陷害才不得不明哲保身,请莫错怪!”
“明哲保身?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请问这位将军,见危不救,是明还是哲?”
范志诚一脸的不屑,“你是秀才我是兵,随你怎么说。军中自有军中的规矩。”
郭暧苦笑道:“我算明白了,当年睢阳城破之前,南霁云将军出城求援为何四处碰壁,他总算比我更懂军中规矩。”
浑日进默然不语。忽然外面一阵喧哗骚动,诸人步出军帐,发现四围已聚集了不少士兵,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郭子仪三子郭晞。原来郭暧依子仪计,另派随从报与在朔方军中领兵的兄长,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众人皆知。朔方军士兵多不是河东本地人,来自关中的士兵思乡心切,而大部分人户籍在灵州(今宁夏)一带,更担心被吐蕃抄断了后路。 “郭令公有难,我等老部下怎可袖手旁观?”呼声亦渐高起。浑日进见众口一辞,转头对郭暧道,“请转告令公,朔方军即刻遵命。”(浑日进后改名瑊,转年奉天城下领二百骑冲杀于吐蕃万人阵中,不损一人而虏敌上将。德宗年间平定泾原之变又立下头功,成为一代社稷栋梁,此是后话。)
公元七六三年十二月六日,农历十月初九,吐蕃军队由南三门进入长安。
达扎路恭骑着高头大马,在左右簇拥下行进于朱雀大街上。两旁门户紧闭,一片萧然。这位吐蕃主帅想起年轻时受命出使长安的场景,那时的大唐物华天宝,万国来朝,使团多驻扎于长安近郊,一般成员很难有机会进入城内,更别提进宫朝见玄宗皇帝本人了。一晃三十多年,达扎路恭在佛苯教争中几度沉浮,长安更已物是人非。
“传令各部,约束属下不得胡作非为。高晖大人,咱们一起进兴庆宫转转如何”,他兴致勃勃地吩咐道。可才下马走了几步,达扎路恭突然感到一阵心胸憋闷,天旋地转,若非卫士手快几乎跌倒在地。随从众人不由一惊,莫非这皇宫圣地有神佑显灵?
一连几天,没见蕃军有什么太大动静,长安市面上人气渐长。百姓纷纷议论,高晖酝酿着立金城公主的侄子、广武王李承宏为新帝,看样子这些家伙已经与吐蕃勾结预谋很久了,不然李承宏为何不随皇室东撤?唐与吐蕃本是舅甥关系,这回却要降级成小弟了。果然陆续有告示贴出,宣布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不过,这些告示大多墨迹未干便被人撕掉,即便派人看守,夜间也防不胜防。高晖隐约感到,长安城里似有一股暗潮涌动。
可达扎路恭和许多吐蕃将士正为水土不服所困扰,成天头脑昏昏沉沉的。战端初开时,蕃军从高原俯攻如破竹之势,刚进入富氧平原地带兴奋过度勇猛异常,时间一久造成了严重的低原反应。尚息东赞的部队仍然在继续东进,不过脚步越来越慢,直到被长孙全绪挡在七盘岭下。先前绕过的唐军据点――凤翔和咸阳――逐渐成为蕃军心腹之患。凤翔地方不大,作为唐蕃长期对峙的前沿作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加上节度使孙志直调度有方,吐蕃后军一时拿他没什么办法。咸阳守军虽然多些,但奉郭子仪之命多次出击袭扰损耗不小,吸引了蕃军主力的注意后被围得水泄不通。
十二日凌晨,五万吐蕃步兵开始攻打咸阳城。(奇怪的是,史书上对此战记载极少,只知道蕃军屡试攻坚一无所获,其长于野战、不善攻城的弱点暴露无遗。)
三日之后,双方仍在僵持。一阵狂风忽起,吹得飞砂走石天昏地暗,夹杂着轰雷般巨响滚滚而来。等风势稍缓,城上城下的士兵睁开眼睛,才看到一支骑兵部队赫然出现在的东北方的山坡上。不多工夫,一员大将手持长刀,跃马冲向吐蕃军阵,背后唐军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和马蹄声中席卷而来,一面战旗上绣着个“郭”字尤为显眼。咸阳守军见状也借机杀出。前沿蕃军登时阵脚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有识得汉字的吐蕃士兵飞报统帅,“郭将军杀过来了!”
“胡扯!” 达扎路恭怒道,“难道郭子仪返老还童了吗?”
郭子仪当然没有黄忠那番本事。可这位小郭将军――郭晞正当打之年,单就武艺而言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带来的朔方军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更是兵强马壮,不过万余骑兵前锋,似给咸阳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得知唐朝援军正陆续开来,达扎路恭为保险起见退回长安,并急召尚息东赞军西返。郭子仪命长孙全绪自蓝田出击,转守为攻步步紧逼。
长安城里,李承宏的傀儡朝廷不得人心,政令难行,无法为占领军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本以为“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者”,可如今吐蕃进军沿线不是坚壁清野,便是一片凋蔽破败之象。眼看军需难以为继,达扎路恭不得不下令征用百姓口粮,实际上就是明抢。招来一片怨声载道不说,更要命的是,许多莫名其妙的疾病开始在军中流行,显然已经不是水土不服所能解释的了。
十九日白天气温稍高,吐蕃士兵顿感奇热无比,很多马匹也倒地不起。高晖觉得奇怪,已是入冬时节,再热能热到哪去?他并不知道,高原上此时早已一片冰天雪地了。
好不容易熬到夜里,蕃军兵分两路,以闪电般的速度南出武关,东渡蒲坂,富庶中原眼看唾手可得,一连串的好消息令达扎路恭心花怒放,可四周响起的,不是掌声欢呼,而是一片混乱嘈杂的呼喊。他这才从南柯一梦中猛醒,蕃军驻地附近失火了!刚刚把火扑灭,属下又相继来报:城外山坡上也燃起了密密麻麻的火堆,照得长安城东南夜空有如白昼,不知来了多少唐军,只听得万鼓齐擂震天动地。城中传言四起,朱雀大街上甚至听得有人呼喊“郭令公的大军到啦!”
这一夜,郭子仪并没有来,吐蕃士兵却一直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达扎路恭的神经紧张到了极限。郭晞在北虎视眈眈,郭子仪在东步步紧逼,坊间更传说安西四镇留守、郭子仪的侄子郭昕也举兵勤王,准备一举断绝蕃军后路。郭氏一家老少,此时搞得达扎路恭草木皆兵。可眼下这二十万吐蕃子弟,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如何向赞普和国民交待?
天不亡唐,纵有雄兵百万又能奈何,达扎路恭思索良久,一字字缓慢地对心腹众将宣布:“明日起全军凯旋,各部沿凤翔路交替回撤”。属下有的倍感惋惜,有的暗自庆幸,更多的则是茫然不知所措。沉默半天,尚息东赞问道,“元帅,就这么撤了,回去拿什么犒赏将士”?“偌大个长安,你们各显神通吧,尽量少伤平民就是了,我们以后还要来的。不过……”,达扎路恭背过身去,“那什么慈恩寺、大雁塔、小雁塔统统给我烧掉!”尽管达扎路恭本人笃信苯教,下面将士有不少是佛教徒,听到这话不由面面相觑。万幸的是,这一命令的执行被大打折扣,长安寺庙才未受灭顶之灾。
十二月二十日,吐蕃纵军大肆抢掠,长安到底难逃一劫,哭喊声连绵不绝。
转天凌晨,百姓们才惊奇地发现,吐蕃士兵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皇宫外倒聚集了不少人,虽个个身着便装,依然被人认出是王甫和他手下的大唐禁军。原来这些人奉郭子仪的指示潜回长安,仗着对地形了如指掌,十多天来不是放火投毒,就是击鼓呐喊,忙得不可开交。敌人连夜撤走的消息,最先报知郭子仪的也是他们。据说身为长安本地人的第五琦原先只是个太子宾客,因参谋此计有功,后来被拜为京兆尹,因此王甫手下的这支禁军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五纵队”――牵强附会,算是对历史开个玩笑。
高晖惊恐地发现自己被遗弃在长安,蕃军已经不再需要这个向导了。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投奔留守潼关的旧时同僚、安史降将李日越之后,再次尝到了背叛的滋味,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历史,对他也开了个玩笑。
郭子仪明白,已方声势虽大,其实人数尚不及敌人的一半,此时穷寇不宜猛追,可是更不能示弱。唐军没有直接西进追击,而是兵分两路,长孙全绪转向西南,郭晞转向西北,摆出一副迂回包围的架势。蕃军闻讯,沿周至、武功、扶风一线加速撤退。长孙全绪趁机在周至尾随蕃军渡过渭水。周至和终南两地累累尸骨,暴露在风雨日晒中已一月有余,至此方入土为安。
整场战役尚未迎来最后的结局,凤翔城仍在苦苦独撑。两个月来,守军在吐蕃后军围困下已近力竭,城墙残破多处,又逢蕃军主力溃退至此,眼看下一波攻击就要破城。孙志直登上城头瞭望四周,只见敌人黑压压一片,唯有仰天长叹:“今日总算要为国尽忠了。”
吐蕃军队后方忽然扬起一阵烟尘,孙志直定睛看时,一彪白衣人马从凤翔西北方向猛冲过来,经过之处蕃军潮退两旁,避让不及者纷纷人仰马翻。不多时为首一人已冲至城下,掉转马头横刀怒吼,“大唐镇西节度使马璘在此!”
听到随军翻译的转述,达扎路恭不禁大骇,果然是安西的兵马到了!其实唐庭西北飞地那点力量,就算高仙芝复生、李嗣业再世也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分兵远程奔袭的能力?只是马璘奉了郭子仪之命,领镇西节度使名号,率数千河湟志愿兵而来。吐蕃士兵窃窃私语:“此将军不惜死,宜避之。”于是,面对归路被断的危险,已成惊弓之鸟的蕃军撤围西去,一路狂奔,数日内退出大震关外。
史书记载:
宝应元年,陷临洮,取秦、成、渭等州。明年,使散骑常侍李之芳、太子左庶子崔伦往聘,吐蕃留不遣。破西山合水城。明年,入大震关,取兰、河、鄯、洮等州,于是陇右地尽亡。进围泾州,入之,降刺史高晖。又破邠州,入奉天,副元帅郭子仪御之。吐蕃以吐谷浑、党项兵二十万东略武功,渭北行营将吕日将战盩厔西,破之。又战终南,日将走。代宗幸陕,子仪退趋商州。高晖导虏入长安,立广武王承宏为帝,改元,擅作赦令,署官吏。衣冠皆南奔荆、襄,或逋栖山谷,乱兵因相攘钞,道路梗闭。光禄卿殷仲卿率千人壁蓝田,选二百骑度浐,或绐虏曰:“郭令公军且来!”吐蕃大震。会少将王甫与恶少年伐鼓噪苑中,虏惊,夜引去。子仪入长安,高晖东奔至潼关,守将李日越杀之。吐蕃留京师十五日乃走,天子还京。――新唐书
一计复长安,再计渡渭水,三计保凤翔。不战而屈人之兵,在郭子仪的心理战中演绎得淋漓尽致。达扎路恭回到雪域高原,是如释重负,抑或恍然大悟,只有他自己知道。赤松德赞赞普为纪念此次战役,在布达拉宫前立起一座达扎路恭颂扬碑,经历了上千年风雨矗立至今。对郭子仪感激万分的代宗,返回长安后也将其画像陈列于功臣殿凌烟阁上,并赐予丹书铁卷以彰其功。或许,百年之后才问世的千古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更适合为两方的功劳簿添加个生动的注脚。
不久,仆固怀恩终于大举反叛﹐引回纥﹑吐蕃兵马再度进犯关中。幸赖郭子仪单骑闯营,兵威并用,使尽百般解数才使达扎路恭再夺长安的豪言落空。唐廷不得不年年备兵马于关中“防秋”,疲于应付。直到德宗时期,韦皋在剑南西川节度使任上一柱擎天,联合南诏数次击败吐蕃,局面才开始有所改观。至于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从今赤岭属长安”的梦想成真,更是几代人之后的事情了。佛教在吐蕃发展壮大,不知不觉间磨去这个民族尚武好战的精神,如同六百年后的蒙古所经历的那般蜕变。
晚唐人士为河湟沧桑之扼腕,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仍然回绕于传世的词文字句间。唏嘘慨叹种种,莫若杜牧诗云:“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堪称首功,七十多岁高领的郭子仪依旧镇守在前线,对抗吐蕃的侵袭,他出镇邠州,将士不及吐蕃的四分之一,战马不及吐蕃百分之二。但是,每次吐蕃秋季入侵关中,无不被郭子仪击败。大历三年(768年),发生了一件让郭子仪极为痛心的事,他父亲的陵墓被掘。此事是郭子仪的政敌宦官鱼朝恩指使他人所为,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赫赫战功,眼看无法扳倒郭子仪,逐泄愤似得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这在古代是不可容忍的十恶不赦大大罪,郭子仪迅速回长安,当时气氛非常紧张,朝廷担心郭子仪会泄愤叛乱。当陛见时唐代宗说起这件事,郭子仪再也忍不住,当场嚎啕大哭。不过,郭子仪为了大局,安慰皇帝,他说:“我长期带兵,都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一场即将到来的混乱兵变被郭子仪化解了。到了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宰相元载密奏请杀宦官鱼朝恩,鱼朝恩最终被缢杀。
注: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请提前下载好嘿荼锋APP最新安装包点击直接下载TrollSto简单安装使用教程通过爱思助手 对TrollInstaller 工具进行 自签签名 然
爱影视APP下载地址:https://2ys.app/APP内置接近多条播放线路!!所以很多用户在播放的时候容易出现某条线路播放失败或播放卡顿,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播放与线路选择说明一:关于播放:遇到无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夺宝奇兵5》曝光新剧照,菲比·沃勒-布里奇饰演印第安纳·琼斯的教女海伦娜,是个神秘角色。
短视娱乐讯 北京时间11月21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主演新片《五月十二月》近日已杀青。托德·海因斯(《卡罗尔》《远离天堂》)执导...